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商周奋战录

第80章 不蒸馒头争口气(二)

商周奋战录 绯红之月 3610 2025-04-03 13:09

  王浩然听说过礼乐要用“雅乐”,对于雅乐的认知也就是偶尔听过一些,看过“五音”的一点知识。

  除此之外,王浩然那一点点音乐知识全都是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的近现代音乐基础之上。

  对自家的清楚了解,让王浩然选择抄袭《神杀之撼——南风不竞气势曲》。

  神杀之撼是布袋戏中的一首名曲,被UP们频繁使用在偏远古以及战斗倾向的视频中,王浩然听到之后,也很喜欢。不由得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姬旦借给姬信的排箫乐师们用排箫吹出单一的音符,士卒们端起金戈(青铜制作的普通戈),跟着鼓点低声喊道:“呼呀!莫撒!呼呀!”

  姬信的左手立刻指向了中鼓,中鼓手们马上加入了敲击。中鼓声节奏更紧密,仿佛马匹冲锋前开始缓缓行进的马蹄声,仿佛步兵们快步向前迈进的脚步声。

  十六名士卒踩着鼓点向前,手中的金戈已经摆成了向前挺进的姿势。

  从士卒家借来的娃娃发出了“哦啊啊啊啊啊嘞”的呼喊声。仿佛宣告战斗即将开始。

  姜子牙微微点头,这就是一场缩微的战斗前奏,而且节奏极为精准,行进动作丝毫不乱。

  等十六名士卒走到大殿中央,中鼓突然停下,编钟与铜制响板同时加入了演奏。编钟声音悠扬,富有节奏与韵味,铜制响板则敲打出步兵在战场上行进的节奏点。

  妙啊!姜子牙心中又赞。老头子对礼乐兴趣不大,却在战争上倾注了极大精力。姬信熟练指挥四种不同乐器,以及两种呼号。姜子牙已经将其完全代入了战争作战的指挥中。

  覆盖了不同听力范围的指挥号令方式,以及军官们高喊前进方向,士兵们按照节奏齐声呼和,并且踩着步点向敌军进发。

  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可以称为“将领”,足以指挥数千人的军阵进行战斗。

  就在此时,姬信左手打出的手势指挥下,中鼓,以及排箫立刻停止演奏。

  姜子牙不由得挺直了身体,想看看又有什么乐器要加入合奏。就见自己的弟子武吉正举着一根一头大一头小的金灿灿的管子,并且将小的那头咬在齿间,腮帮鼓起,随时准备吹奏。

  在场的诸侯中不少人已经注意到了武吉举着乐器的姿势。此时的吹奏乐器,主要包括埙、篪、笙、排箫。这里面并无咬在嘴里吹的。真是从所未见。

  一定要说比较类似的乐器,那只有笙。

  笙是由笙斗、笙管和簧片组成。笙斗通常用葫芦或木制成,笙管为竹制,长短不一,排列成两排插入笙斗。笙的音色浑厚低沉,适合演奏庄重的宫廷音乐。

  演奏笙的时候,是嘴唇堵在进气口处吹动。与武吉将乐器咬在齿间也完全不同。

  众人脸上不由露出了好奇之色。有人觉得唢呐声音会悠扬,有些觉得会浑厚。总之都是根据他们的经验做出的预判。

  就在大殿上的众人猜测之时,姬信竖起了大拇指,武吉立刻加入了合奏之中。

  明亮有力的唢呐声传入众人耳中,立刻打破了众人的想象,让所有人都不由一愣。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这高亢的唢呐声节奏平缓,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穿透力,以至于直击听众的心灵。

  几个小节吹完,诸侯脸上的神色先是凝固,很快就转化成了不知所措,乃至于嫌弃。

  除了神色,大多数诸侯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有些感受力比较敏锐的,突然觉得自己的脑海中,好像出现了隐约的身影。虽然那些身影模糊不清,可有此感受的诸侯们直觉地意识到,那或许就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太奶或者太爷。

  诸侯们下意识地身体后仰,像是被这有力的乐声往后推,又像是本能地躲避。

  武吉早就习惯了唢呐的音色,更是喜欢这件乐器。能在周国岁贺上为众人演奏,武吉最初还有些激动。真的吹奏起来,武吉全身心地沉醉其中,除了吉信右手的指挥棒,以及左手的手势之外,武吉已经看不到别的东西。

  此时的姬发眉头紧皱,板着脸一言不发,忍不住咬紧牙关,长袖中的拳头握得紧紧地。

  至于姬旦,他低下头,仿佛单靠脊梁已经撑不起身体,所以双臂伸直,撑住席面。以姬旦的艺术修养,以及见识。他此时生出类似魔音入脑后无法名状的感觉。姬信的音乐中使用了大量的变音和泛音,节奏密集,又多切音,与传统的五音律大为不同。听得姬旦脑壳隐隐作痛。

  大殿中,与诸侯反应最不相同的乃是姜子牙。老头子兴奋了,他完全能想象得到,如此响亮的乐器,将在战场传讯上提供何种帮助。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的弟子武吉在吹奏那件被称为“唢呐”的乐器。

  唢呐声音响亮,悠扬,而士卒们的舞蹈随之全面展开,那是刺,挑,勾,挥,而且是互相配合的作战方式。

  编钟也随着姬信左手手势的变化,以间断的方式加入演奏。

  唢呐吹奏先是平缓稳定,很快就吹奏出一小段相当复杂的曲调,让人以为唢呐即将开始华丽演奏。

  然而姬信又打出了新的手势,唢呐声戛然而止。排箫与中鼓再次加入演奏。

  排箫为主,鼓点和响板为背景的乐声中,士兵们停止了舞蹈,转而开始了队列行进。队列整齐又巧妙地变化,从4*4,变成2*8,又变成4*4,8*2。

  此时编钟再次加入演奏,节奏轻盈明快的编钟成为音乐声的核心。

  士卒们排成十字形队列,十字型的每一边都有1个4人队,十字形开始原地顺时针旋转,转了两圈。士卒们停下,同时转身,又开始了逆时针旋转。

  姬信左手手势变化,编钟退出演奏,排箫声中。士卒们在姬发的主座下排成一列,每一名士兵身体不动,只是手臂与武器摆成姿势。随着鼓声戛然而止,在姬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名有着32只手臂。在各个角度,以各种姿势拿着16把金戈。在姬发看来,居然有点邪魔外道那种混乱的神圣。

  姬发听过见过太多的礼乐,姬信的礼乐不管是节奏还是内容,杀伐之意过于浓厚。姬信能够具备这样的勇武,姬发暂时不敢确定。

  太宰姬旦的心情更复杂一些。他先看了看姬发,见姬发神色已经恢复平静,看不出心思。让姬旦由衷地钦佩王兄的沉稳。

  再看向姜子牙。就见老头子捋着胡须,微微点头,那是相当的满意。

  “尚父,信的礼乐是否过于……蛮荒?”姬旦试探道。

  姜子牙微微一愣,姬信上贡的礼乐中所采取的编曲的确是姜子牙闻所未闻,却非常符合战场的气氛。在姜子牙的感受中,倒是恰如其分,甚至有点文雅。

  想了想,姜子牙答道:“太宰。司马之礼乐,军阵之妙,尽在其中。”

  姬旦虽然觉得此时详细问,有点不合适。然而姜子牙的评价如此之高,姬旦也忍不住想听听“军阵之妙”是什么,“请尚父明示。”

  不光是姬旦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此崭新又复杂的音乐形式,整个大殿中的诸侯,大臣也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音乐。以至于支持或者反对姬信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此时听到姜子牙与姬旦两人的讨论,众人都支棱着耳朵,想听听他们怎么看。

  姜子牙看到一群人伸长了脖子,索性从席位上站起身。此时表演礼乐的士卒们已经向姬发行礼后退了下去,中间的空地上已经无人。姜子牙走到空地上,站在靠近洛地诸侯的那边,大声说道:“司马所用之乐,皆是军阵所需。司马右手定节奏,左手命乐器启停。正是军阵令行禁止之意。每一段所用之令,绝无混淆。”

  诸侯与大臣们此时完全没有弄明白姬信的礼乐,听姜子牙这位大周兵法第一人如此讲,支持伐商的诸侯中已经有人开始点头。

  洛地诸侯们的音乐造诣远不如大周诸侯,自然听不出好坏。但姜子牙对姬信的评价,洛地诸侯都听得明白。既然连姜子牙都盛赞姬信懂得军阵,洛地诸侯不免对姬信有了点期待。

  姬旦虽然不明白军事,却懂得内政。见姜子牙要大力抬举姬信,姬旦自然要支持。姬旦起身走到姜子牙面前,恭敬地问道:“还请太师详说。”

  姜子牙当即命姬信再将礼乐演出一遍。听到这里,诸侯们被吓得赶紧表示:

  “不必!不必!”

  “听太师讲一遍,胜过再听礼乐百遍。就不劳烦姬信司马!”

  姜子牙也不勉强,只是心中有些不解。这么好的战场礼乐,怎么就没人喜欢听呢?难道这礼乐还不如出征战巫师们跳大神吗?

  姜子牙亲眼见过,在巫师们跳大神的时候,这帮诸侯们可是看得津津有味。

  姬信此时低眉垂首,站在姜子牙身后。他虽然料到王浩然提供的礼乐必将震惊朝堂,却没想到把诸侯们吓成这样。

  觉得出了口恶气的姬信对王浩然说道:“鬼君,谢了!”

  通过姬信的视线见识了诸侯们的“敬畏”,王浩然大概是此时唯一感到遗憾的家伙。王浩然心中不禁嘀咕起来,这么好的音乐,竟然听不出好来……真是一群土包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