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搬家
李哲将两个女人隔开,“哥,天晚了,你跟嫂子先带大丫回去,我跟娘说。娘,这事我也知道,怕您跟着着急,就没说。”
老李拽住王秀英胳膊,“孩子们干了一天活,明儿个再说吧。”
王秀英甩开丈夫,指着自己的鼻子,“合着你们都知道,就瞒俺一个人?”
老李紧着解释,“俺也是头一次听。”
李哲招呼众人离开,大棚里就剩下李哲一家三口,“娘,您消消火,这事怪我。我哥家不是有饥荒吗?我就出了个主意,让他去信用社贷款,存到其他银行吃利息。”
老李问道,“你哥贷了多少?能拿多少利息?”
“贷了五千,一年利息五百多,五年大概两千六。”
“娘嘞,还能这么干?”老李有些反应不过来。
“成啊,你们一个个翅膀硬了,都有自己的算盘,以后这个家俺不当了,你们爱干啥就干啥。”王秀英撂下一句话,气呼呼的走了。
老李给儿子使了个眼色,紧着追出去,“慢着点儿!这黑灯瞎火的,当心崴了脚脖子……”
李娜见到父母走了,急匆匆的说,“二哥,你明个搬家,俺也想去帮忙。”
“你给我老老实实念书!等放了寒假,哥带你逛天安门去。”
“说话算数?可不能糊弄俺。”
“哥啥时候骗过你?回去老实点,别招惹娘。”
“俺躲还来不及哩。”李娜辫子一甩,小跑着追上老李。
李娜一到家,就躲进了西屋,二哥如今不回家,她就搬到西屋自己住。
东屋。
王秀英气呼呼的坐在炕沿上,噘着嘴,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
老李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过了好一会,老李才劝道,“孩子大了,随他们去吧,身体是自己的,可别气坏了。”
“俺上辈子造了啥孽,你们老李家一个个这么气俺,老二贷款好歹跟俺说一声,心里还有俺这个娘。老大呢,偷偷摸摸的就把钱贷了,把俺当贼一样防着,他又没老二那本事,真要把几千块钱都赔了,不得背一辈子饥荒。”
“老二不是说了嘛,老大啥也不干,就是放银行吃利息。再说了,老大胆子不大,没有干营生的心气儿。”
“哼,准保是马来小撺掇的,要不老大能贷这么多钱?”
老李劝道,“家和万事兴,这话可不敢让老大媳妇听见……”
“听见咋啦?俺早就瞧她不顺眼了,大丫眼瞅着都会跑了,她肚子还没一点动静,俺像她这么大,老二都快生了。”
“老大两口子还年轻,晚两年也不妨事。”
“俺也没催她,就是觉得不对劲,每次提起这事她就甩脸子。给谁看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婆婆,俺是受气的小媳妇。”
“别生闷气了,早点睡,明儿个还得早起,去京里给老二拾掇房子。”
“哼,还是咱家老二本事,在京里都有房子了,给老二选媳妇,俺得好好把把关。”
老李琢磨了会儿,摇头,“老二的婚事不急,再等等。”
“老二年纪也不小了,还等啥,再说了,咱老二现在有本事了,十里八乡的姑娘还不是随便挑。”
“越是有本事,越不能急,瞅着吧,过几年,老二没准能娶个京城媳妇。”
“啥!京城的媳妇!”王秀英眼里冒光,真要能说个京城的媳妇,十里八乡都是头一份,“老李,这还没睡呢,你咋就做梦了。”王秀英还是不敢相信。
“你没去过京城,不知道啥叫大杂院,一个院子挤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用油毡、木板隔出夹板房,过道还得侧身走,上茅房还得排公厕,住的还不如咱村好。”老李嘿嘿一笑,憧憬道,“以后老二赚了钱,托人在京里买套房,保不准真能说个京城媳妇。”
王秀英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笑容逐渐凝固,“算了,京城媳妇就是面子光,还是乡下姑娘会过日子,俺给儿子挑个十里八村最水灵的。”
“你想啥呢?村里的姑娘再水灵,还能比得上京城姑娘好。”
“京城姑娘咋样,俺说不好,但他二婶是个啥样人,俺还不知道?哼。”王秀英的脸又沉了。
老李一瞅,坏了,不能聊了,“睡吧,明儿个还得干活。”
……
第二天清早,王荣生和李酒缸留下看大棚,马来小在家看孩子,其他人都坐着拖拉机上京城。
一路上,众人都喜气洋洋,这回在京城有了落脚地,去京城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老李瞅着媳妇旁边多了个包袱,“这是拿了个啥?”
“是玉珍让俺捎带的,上回她闺女走得急,东西没带全。”
“林家这个女婿真不赖,俺们能租到房多亏了人家出力。”老李心里嘀咕,自打老二的大棚赚钱了,媳妇和张玉珍是越走越近。
他想清了是咋回事,心里越是不得劲,都怪自己没能耐……
拖拉机开到崇文门菜市场,老李带着李卫东、赵铁柱去卖菜,李哲领着其他人去苏州胡同拾掇屋子。
路上,王秀英看啥都稀罕,上次来京城都是十年前了,关于京城的记忆早已模糊,以前来京城也是走马观花,压根没逛过原汁原味的胡同。
“老二,这为啥叫苏州胡同,你晓得不?”
李哲原本是不知道的,但上次租房周永强主动提起过,“明朝永乐年修建京城,谋士姚广孝主持规划京城建设,从家乡苏州调来了大量的工匠,这些工匠就聚居在这一带,逐渐形成街市,他们怀念家乡,就以‘苏州’命名。”
王秀英暗暗记下,等村里那群爱嚼舌的娘们问,自己也能唬住她们。
四人走到苏州胡同七号院前,李哲打开门锁,领着三人进了前院,他简单介绍了一下,重点提了需要改成厨房的储物间。
王秀英踩着厚厚的青石板,看着雕刻图案的影壁墙,摸着红色的朱漆门框,忍不住赞道,“这房子真好,真气派!放在以前,得是大户人家才能住吧。”
“娘,你和建军哥拾掇着,我带着永强去买点家具。先把储物间拾掇出来,晌午咱开火做饭。”
王秀英叮嘱,“老二,家具别买太贵的,钱省着点用。”
“知道,我去旧货市场买,贵不了。”以后李哲要在这里常住,衣食住行都要添置,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他哪里舍得买新的。
这段时间,李哲卖菜挣了不少钱,花的也多,3号大棚塑料薄膜2400元,租房910元,租下朱家大棚1200元,再扣除日常的花销,他手里现在不到500。
“李老弟在家吗?”李哲刚要出门,外面就传来一阵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