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吾非蛾贼,但请大汉赴死!

第9章 他逃他追(求追读,求收藏)

  “皇甫将军,我等一直向北追查,一里地后,就无法查明那群黄巾逃窜何方。”

  下曲阳城县衙内,一名斥候前来报到。

  皇甫嵩坐在上位,前方炭火正噼啪作响。

  待他双目突然圆睁,眼底闪过一道凶厉红光。

  随即,他侧过头,看向郭典。

  “看来君业所言没错,这支黄巾之中亦有能者。”

  说完,皇甫嵩又转过头看向自家侄儿,沉声问道:

  “坚寿,你如何看?”

  皇甫郦跪坐于左,抱拳道:

  “叔父,蛾贼拖家带口,定走不远,依我之见,其或许藏在了北方那座山中。”

  皇甫嵩放声大笑,快步走到主位,拿起汉剑,敲了敲挂在身后的舆图。

  剑鞘由下曲阳城往北而上,直至嘉山。

  落在此处,皇甫嵩牛眼微眯,斜向皇甫郦道:

  “坚寿,你可愿带兵前去嘉山?”

  皇甫郦目光闪烁,心中对此事并不上心。

  昨夜,他虽率军杀溃袭营的十万多余黄巾,将张宝首级也收入囊中,但却也得罪太多人。

  不少将领麾下都因他的命令而死。

  叔父早已交代,要他亲口让功。

  如今,正是让功之时。

  于是,皇甫郦随之看向对面。

  等看见郭典座下袁绍,他不由抱拳道:

  “叔父,吾看郭公对此支逆贼颇为上心,吾还是不抢这份军功了,让郭公带着麾下去吧。”

  袁绍抬起头,见皇甫郦主动让出这份军功,不由大喜过望。

  他赶紧对郭典劝道:

  “郭公莫要多虑,此次我等定要一雪前耻。”

  曹操也在一旁帮腔。

  皇甫嵩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郭典。

  郭典见堂中竟无一人反对,便不再扭捏,起身抱拳请求道:

  “皇甫将军,我欲再剿此支逆贼,还请将军允诺。”

  皇甫嵩咧嘴一笑,拍手道:

  “好,好,好,知耻而后勇,我很欢喜,只是君业汝准备如何剿灭躲在山中的黄巾贼?”

  郭典抱了抱拳道:

  “我欲火攻,逼其出山。”

  皇甫嵩闻言,面色一沉,拿着剑再次拍了拍舆图道:

  “君业可知嘉山多大?”

  “吾还不知,但如今时节,天干物燥,无论山再大,亦能一把火覆盖。”

  郭典垂首回道。

  皇甫嵩叹了口气道:

  “正是因此,故汝绝不能火攻,火势若大,岂非灭之不尽,到时连中山国都会受到连累,恐怕会有无数百姓都活不过这个冬日。”

  郭典面色微红,只好告错道:

  “是末将思虑不周,不知将军可有指点?”

  皇甫嵩微微颌首,回头看向舆图。

  看了三眼后,他指着嘉山北面道:

  “君业到嘉山后,直往北而去,然后寻找山民带路,封住北方通道,再派人由南搜山,我想必有所获。”

  郭典双眼一亮,立马顿首而拜。

  “多谢将军指点,我欲带上一万五千人马前往,不知可行?”

  皇甫嵩先摇摇头,在郭典略有失落的目光中,笑道:

  “我给汝两万人马,封山之后,尔等便可细心搜查,望汝此去凯旋而归。”

  郭典本以为只能领万余人,没想到还会有额外惊喜,顿时大乐。

  “多谢将军恩典,我此刻便去。”

  说完,他喜气洋洋站起,直勾勾看着皇甫嵩。

  等皇甫嵩点头后,他转身便往县衙外走。

  袁绍和曹操相视一眼,对着皇甫嵩抱拳一礼,立马跟了上去。

  “郭公,等等我俩……”

  -----------------

  嘉山之中,张旸刚刚给虎子立好木牌。

  木牌多数被他砸入泥中,只留半寸与土外,以免汉军破坏。

  他有预感,汉军必不会放过他们。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一斥候跌撞扑至张旸跟前,喉头滚动,嘶声道:

  “禀渠帅!山外……山外尽是汉旗!”

  从木牌前站起,张旸拍了拍手上泥,同时说道:

  “不用管他们,我们立刻动身,继续向北走。”

  “喏!渠帅,我这就去通知。”

  汉子抱拳而退,转身便大喊道:

  “快准备好,我等即刻动身。”

  张旸见此,稍看了一会后,拍拍屁股,俯身拿起长戟,便先一步往北走去。

  黄巾众见张旸离去,立马紧跟而上。

  一条长龙出谷。

  往北六里地。

  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张旸率着万余人马紧赶慢赶,终于抵达太行山脉主脉。

  从高处借着夕阳往北看,广昌县地界被连绵不绝的高山阻隔,峭壁如削,谷深林密

  此时,张旸停下,对着身后人招招手道:

  “来六十人。”

  几息之后,六十人便已凑齐。

  等他说完交代,这些人就手拿松枝条,兵分为西与北两路,各自而走。

  至于,张旸则带着剩余人往西而去。

  万余人浩浩汤汤往西走,在吩咐下,每个人都尽量往中心挤,最后几十人负责清理人踩过的痕迹。

  当天色快擦黑时,之前分出去的六十人相继赶回。

  “渠帅,我等已按吩咐做好迷惑汉军的痕迹。”

  两队人马都带着笑意向着张旸打起包票,然后归入人流中。

  天黑后,张旸也不再带人赶路。

  在险山峻岭中走了这么久,体力消耗很快,似他这种汉子都感觉累了,身后众人更是不堪,如今只能先歇着。

  等张旸下达歇息命令,万余人齐齐松了口气。

  个个都是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地上,开始捶腿,或是吃起干粮。

  不过,没有人敢点火。

  这禁火令是张旸严令禁止的。

  夜里点火,在荒山野岭太过显眼。

  不过为了避免众人夜间挨冻,等众人歇息完二刻钟,张旸带人再次赶路。

  月光如霜,林风如刀,在稀疏摇摆的枯叶林中,张旸是可以做到清晰视物的。

  人流中,他身后最近的两人紧紧抓着他的衣服,后方亦是如此,两列并行,呵出团团雾气,缓缓慢行。

  路上,野兽嚎叫不断,声音哀戚渗人。

  张旸不断打量四周,耳朵也直竖着,尽量避免遭到野兽偷袭。

  要是遇到难走的路段,他也会及时通知变队。

  不过,可能是他们这群人否极泰来。

  这一走就是大半夜的,一路倒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当月亮归于正南,赶路的众人又累又困,实在是走不动了。

  尤其是孩子,昏昏欲睡,几次跌倒。

  但成年人也有跌倒情况发生后,接连有人开始向张旸请求歇息会。

  但是张旸很清楚不能停。

  这深夜里,只要脚步一停,人不仅累还会冷,到时便会有一批人伤寒。

  于是,他一直以再等一会拖延,一直拖到天空泛起鱼肚白,众人才得以歇脚。

  而这一歇,众人就完全不想再站起来。

  他们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抢着余光处,晒着曦光。

  -----------------

  当阳光普照大地。

  嘉山与太行山交界地都由黑转亮。

  但郭典脸色却依旧阴沉。

  在其后方,曹操和袁绍也是皱着眉,垮着张脸。

  “这群黄巾去哪了呢?”

  “谁知道黄巾这群贼球神神叨叨的,会不会通神之术,怕不是山神爷帮忙,替他们隐匿了行踪?”

  “真有可能,不然猎狗不可能嗅不到气味……”

  遍布山头的汉军们压低着声音,议论纷纷。

  郭典听进耳中,怒在心里。

  他猛地一伸手,拉过一名穿着兽皮的山民,恶狠狠问道:

  “汝是不是在戏耍吾,怎么会两条路都突然没了蛾贼的线索?”

  山民年纪颇大,这么一拉,撞在郭典手上,重重咳嗽了两声。

  随之,他抬头便见郭典似要杀人,缩着头,慌张回道:

  “我等怎敢欺骗将军,我家狗儿确实没嗅到人的气味,才停步不前。”

  郭典见山民被这般吓唬,还是如此说,双目之间除了胆怯,毫无心虚,心中也消了疑虑。

  他目光闪烁地松开手,转头指向西面,对山民问道:

  “若黄巾走了西面,那我军现在急行军可还能追上?”

  山民暗松了口气,看向西面后,挠头说道:

  “将军,西面乃太行山,广袤无垠,莫说万余人,就是十万人藏于其中,只怕也难找出。”

  曹操闻言,叹息一声,上前劝道:

  “郭公,不如归去吧!些许黄巾贼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

  袁绍却不以为然,抱拳道:

  “郭公,既已到此,不如沿西面而归,若能追到,便是大功,不能追到,吾等便顺山而下,如何?”

  言罢,袁绍与曹操相视一眼,接着又都面向郭典,等着答复。

  郭典双眼微眯,摸着下巴胡须。

  思忖良久后,他拍板道:

  “全军向西急行军,横穿过太行山,回归军营。”

  军令已下,汉军便再次马不停蹄上路。

  山民打头阵,领着一群这嗅那嗅的狗子,在前方带路。

  狗子嗅了一路,跑的飞快。

  山民领着汉军也只得匆匆跟上。

  路中,见狗子毫无停歇之色,郭典便肯定黄巾果然是往这边逃了。

  当路过一处三岔口,汉军终是得见杂乱的脚印。

  不少人都惊呼道:

  “黄巾竟真走了这边,这一路怎么毫无行踪可循,真是见了鬼!”

  他们都不敢相信区区黄巾贼能有此等能耐见识。

  此时,山民拉着狗子,在三岔路各路口十米处都闻了闻,最后狗子拉着人狂奔中间那条小径。

  郭典见此,心中大喜,在后赶紧催促:

  “诸君快些跟上,等剿灭黄巾贼等,我必向皇甫将军为尔等请功。”

  -----------------

  待日头正中,张旸领队,已复行二十里有余,正全员暂歇在乱石关隘处。

  此处易守难攻,其上有无数乱石可用。

  待在这里,他心才能稍安。

  等坐了三刻钟后,张旸又坐不住了,正准备催促黄巾众再次上路。

  可刚站起来,他突然就看到不远处有动静。

  极目远眺下,张旸就看见大片红黑色的浪潮涌动,那显然不属于冬日山林之色。

  这一刻,继续赶路的心思顿时被打消。

  此刻赶路死路一条,留在这险地或许还能给汉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环顾周遭,片刻间就将这块险地需守住的地方记在心中。

  这时,他不得不赞叹一句:

  这地方选的真好!

  一个葫芦谷,四周峭壁,若是中路与后路一封,只能拼命冲上绝峰才能有活路。

  摸了摸下巴,张旸心中腾起一股杀气。

  地利已占,人和若来,也不是不能吞下汉军。

  再看山下几眼,张旸当即举手招来离他较近的几名汉子,低声道:

  “汉军追来了,快去通知妇孺老者立即搬运石头,堵在势缓之地,再分别派千余名精壮去前中两个谷口上处,等追军进谷,立马滚落巨石封路,分割汉军。”

  紧接着,他停顿了一下,指着前方密林,煞气腾腾道:

  “其余精壮皆去伐木,制作短矛滚木,这一次汉军若是追进来,我要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汉子们领命而去,个个都较为亢奋。

  相比之下,得知消息的妇孺老者就慌张的多。

  他们时不时就要上前,向山下看一看。

  个别老者还劝他风紧扯呼。

  张旸看在眼里,却不为所动。

  世间上,强者总是少数,遇事慌不择路的平庸者才是大多数。

  他不能因此而去责怪这群刚刚相熟的人,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恐惧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一个时辰后,葫芦谷万事俱备,只欠西风。

  所有黄巾众都躲在山石之后,不露踪影,甚至大气都不敢粗喘。

  山下汉军姗姗来迟。

  数只狗子一接近谷口,便兴奋异常,吟吟狂吠。

  山民见此,立马高声呼喊道:

  “将军要找的人就在前方不远,我等已然追上,大家再快一些。”

  前方汉军听完,立马脑袋一热,就加速涌进谷中。

  后方将士见前方人加速,也急忙跟上。

  郭典等将领在后方,还未看清形势,就看见前军中军亢奋地向前跑,呼喊声此起彼伏。

  “黄巾贼就在前方,我等快去抢功。”

  瞬息间,郭典也被将士裹挟着向前,越靠越近。

  等其看清山岭全貌,吓之一跳,赶紧大喊道:

  “快停下,此处乃险地,小心埋伏。”

  话音刚落,谷口上方的汉子们大感不妙,立即滚落巨石和滚木,开始封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封谷时,前方黄巾高声大喊。

  好几颗一人多高的巨石配合着圆木接连滚下,好似天上落星,吓得谷口处的汉军屁滚尿流。

  逃的慢的,瞬间就成了肉泥,被镇压在巨石乱木之下。

  “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