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导演系学生开始

第6章 沉默的女孩首映

导演系学生开始 糖果粑粑 5222 2025-05-04 10:06

  9月1日的威尼斯,阳光像融化的金子一样洒在运河上。陈伟拖着行李箱走出马可波罗机场,湿热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咸腥的气息。

  组委会派来的接机人员是个意大利小伙子,操着带浓重口音的英语热情地打招呼。

  “陈先生!欢迎来到威尼斯!”

  车子沿着水路行驶,陈伟望着窗外蜿蜒的运河和古老的建筑,恍惚间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2002年的威尼斯,还没有被后世汹涌的游客潮完全淹没,仍保留着几分旧时代的宁静。

  组委会安排的酒店位于丽都岛上,距离电影节主会场不远。房间虽不大,但推开窗就能看到亚得里亚海的粼粼波光。陈伟刚放下行李,床头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陈伟?我是田壮壮。”

  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男声,“晚上有空吗?我和陈果导演组了个局,你也一起来吧。”

  陈伟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田壮壮,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这次同样带着《小城之春》入围地平线单元。

  “好的田老师,我一定准时到。”

  挂断电话,陈伟站在窗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今晚的饭局,或许会改变很多东西。

  ……

  晚餐定在一家临运河的老餐厅,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

  陈伟推开包厢门时,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田壮壮坐在主位,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面容温和;旁边是留着短寸头的陈果,正用粤语和剧组人员说笑。

  “来了?”田壮壮招手示意陈伟过去,“坐我旁边。”

  陈伟礼貌地向众人点头致意,在田壮壮身旁落座。桌上摆着威尼斯特色的海鲜拼盘和意大利面,红酒瓶已经开了两瓶。

  “这位就是北电的天才学生?”

  陈果用带着港味的普通话笑道,“后生可畏啊,第一次拍片就能来威尼斯。”

  “陈导过奖了,运气好而已。”陈伟谦虚地回答。

  田壮壮给陈伟倒了杯红酒:“别紧张,今天就是自己人聚聚。我和陈导都是第一次带作品来威尼斯,你也是,大家互相照应。”

  饭局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陈果的团队大多是香港电影圈的老人,讲起拍《人民公厕》时在深水埗的趣事,逗得满桌大笑。

  田壮壮则更沉稳,偶尔插几句话,但每句都切中要害。

  “陈伟,”

  酒过三巡,田老师对陈伟问“你的《沉默的女孩》后天放映对吧?”

  “是的,田老师,下午三点在Casino厅。”

  “我看了简介,故事很有意思。”

  田壮壮点点头,“不过威尼斯的观众很特别,他们可能不会像国内观众那样安静欣赏。如果放映时有人中途离场,别往心里去。”

  陈果也凑过来:“老田说得对,欧洲观众很直接的,不喜欢就走人。但要是他们喜欢,映后掌声能持续五分钟。”

  陈伟认真记下这些经验之谈。在原本的时间线上,陈伟从未有机会亲临国际电影节,更别说得到前辈导演的指点。

  饭局结束时,田壮壮拍了拍他的肩膀:“后天我和陈导都会去给你捧场。结束后别急着走,我带你去见几个选片人。”

  夜色中的威尼斯运河倒映着两岸灯火,陈伟独自走回酒店,心里既期待又忐忑。陈伟知道,后天的放映,将是陈伟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

  Casino厅是威尼斯电影节最古老的一个放映厅,红丝绒座椅和镀金的装饰透着古典气息。陈伟提前一小时到达现场,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陈先生,您的片子排在第三场。”

  一位金发女士递给陈伟流程表,“短片单元的评审团主席可能会来观看。”

  陈伟道谢后,在最后一排坐下。渐渐地,观众开始入场。

  让陈伟意外的是,开映前二十分钟,田壮壮和陈果就带着各自团队来了,坐在了中间位置。

  更让陈伟惊讶的是,陆续还有不少东方面孔和欧洲媒体人进场,很快就把两百人的小厅坐满了一半。

  灯光暗下,银幕亮起。

  当“《沉默的女孩》-导演:陈伟”的中英文字幕出现时,陈伟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

  二十分钟的短片在寂静中流淌。黄圣依饰演的失语少女,用老相机捕捉世界的画面在银幕上显得格外动人。

  陈伟紧张地观察观众反应——前排一位白发老者始终没有移开视线;左侧的年轻女孩在主角发现相机秘密时轻轻“啊”了一声;当陈伟最担心的、那段实验性的无声处理出现时,竟然没有人离场。

  最后一场戏,当少女终于用摩斯密码敲出“我想说话”时,陈伟听到黑暗中传来几声抽泣。

  字幕滚动,灯光亮起。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持续了整整三分钟。田壮壮转身对他竖起大拇指,陈果则夸张地做了个“Bravo”的口型。

  “陈先生!”几位外国记者围了上来,“能谈谈创作灵感吗?”

  “为什么选择沉默这个主题?”

  陈伟用还算流利的英语一一回应。让陈伟惊讶的是,提问的不仅有媒体,还有几位明显是业内人士的观众。一位自称来自法国MK2公司的选片人甚至直接询问是否有长片计划。

  “陈伟!”

  田壮壮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过来一下。”

  陈伟挤出重围,跟着田壮壮来到一位银发女士面前。

  “这位是莫妮卡·贝鲁奇,地平线单元的评审之一。”田壮壮介绍道,“她对你的片子很感兴趣。”

  陈伟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莫妮卡·贝鲁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女主角?

  “你的短片让我想起早期的安东尼奥尼。”

  贝鲁奇用带着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说道,“那种用影像代替语言的尝试,非常勇敢。”

  “谢、谢谢您!”

  陈伟结结巴巴地回答,完全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田壮壮在一旁微笑:“莫妮卡问我,你有没有兴趣参加明年柏林电影节的新锐导演论坛?”

  接下来的几天,陈伟像做梦一样穿梭于威尼斯的各个放映厅和酒会。

  田壮壮兑现诺言,带陈伟认识了多位国际选片人和制片人;陈果则把陈伟介绍给了香港电影圈的几位大佬。

  “年轻人,你的镜头语言很特别。”一位法国制片人在酒会上对他说,“有点像王家卫,但又更...数学?”

  陈伟知道,这是陈伟潜意识里融合了未来电影风格的结果。在2025年,那种精确的构图和节奏已经成为某种潮流,但在2002年还显得相当新鲜。

  “我数学确实不错。”

  陈伟半开玩笑地回答,引来周围一片笑声。

  除了社交活动,陈伟也抓紧时间观摩其他入围影片。田壮壮的《小城之春》在放映后获得长达八分钟的掌声,让陈伟亲眼见识了大师级作品的力量;而陈果的《人民公厕》则以粗粝的真实感震撼了欧洲观众。

  “怎么样,有压力吗?”某天深夜,田壮壮和陈伟坐在圣马可广场的露天咖啡馆,远处传来贡多拉船夫的歌声。

  “有,但更多的是动力。”陈伟诚实地说,“看了您和陈导的作品,我才知道自己差得远。”

  田壮壮啜饮着 espresso:“别妄自菲薄。你的短片有我们都没有的东西,一种对未来的预感。”

  陈伟心头一跳。难道这位敏锐的导演察觉到了什么?

  “我年轻时也这样。”

  田壮壮望向远处的总督宫,“总觉得自己看到的比别人多一点。后来才知道,那叫作者性。”

  陈伟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愧疚。自己的“前瞻性”并非天赋,而是来自不该拥有的记忆。

  ……

  威尼斯的清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酒店的木质书桌上。陈伟坐在窗边,面前摊开着几份国际电影杂志和报纸。《Variety》《Screen International》

  甚至《Le Monde》的威尼斯特刊,都用不小的篇幅评价了陈伟的《沉默的女孩》。

  “中国新锐导演陈伟的《沉默的女孩》以极简的叙事和富有诗意的影像,讲述了一个失语少女如何通过摄影机与世界对话的故事。影片的视听语言克制而精准,女主角黄圣依的表演充满灵性,令人想起早期的阿巴斯。”——《Screen International》

  “《沉默的女孩》或许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令人惊喜的作品之一。导演陈伟用近乎实验性的手法,探讨了沟通的困境与可能性,令人期待他的长片作品。”——《Le Monde》

  陈伟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报纸上的铅字,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这些评价比预想的还要好,甚至超出了陈伟原本的期待。

  陈伟原本只是想把这部短片当作一次练手,没想到竟真的在国际舞台上激起了水花。

  陈伟翻到下一页,突然看到一则短评:“《沉默的女孩》让人不禁思考:如果主角不是用相机,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故事会怎样发展?”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入陈伟的脑海。……

  陈伟合上杂志,走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空白稿纸。他拿起钢笔,笔尖悬在纸上,停顿了几秒,随后写下了一个新标题:

  《健听女孩》

  闭上眼睛,回忆着前世看过的那些经典电影。《健听女孩》的故事轮廓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晰,一个聋哑家庭的女孩,拥有唯一的听力,她热爱音乐,却因家庭环境无法真正追逐梦想。

  陈伟不想完全照搬。思考着,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在中国的语境下,会是什么样子?

  陈伟迅速写下几行字:

  主角:小雨,17岁,出生在聋哑家庭,是家里唯一能听见声音的人。

  冲突:她热爱钢琴,但家人无法理解她的世界,认为音乐是“无用”的东西。

  转折:她偷偷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被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天赋。

  高潮:家人发现后激烈反对,她必须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梦想间做出选择。

  写到这里,陈伟停下笔。这个故事的核心和《沉默的女孩》很像——都是关于“无法被听见的人”如何寻找自己的声音。但《健听女孩》更具体,也更适合改编成长片。

  陈伟继续往下写,脑海中浮现出黄圣依的脸——如果让她演这个角色,会是什么样子?

  但随即,陈伟又摇了摇头。黄圣依已经因为《沉默的女孩》被周星驰看中,未来很可能会走向商业片路线。这个角色,或许需要更纯粹的素人演员。

  第二天下午,陈伟约了田壮壮在酒店附近的咖啡馆见面。陈伟把刚写好的剧本大纲递给田壮壮,有些忐忑地等待评价。

  田壮壮戴上眼镜,仔细读完,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你想拍长片?”

  陈伟点头:“嗯,我觉得这个故事有潜力。”

  田壮壮把稿纸放回桌上,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比《沉默的女孩》更成熟,但也更冒险。聋哑家庭、音乐梦想,这种题材在国内很难找到投资。”

  陈伟早有预料:“我知道,但我想试试。”

  田壮壮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你倒是挺固执。”

  陈伟顿了顿,“不过,固执有时候是好事。如果你真想拍,我可以帮你引荐几个人。”

  陈伟眼睛一亮:“真的?”

  “别高兴太早。”

  田壮壮摆摆手,“这片子就算拍出来,国内市场未必买账。你得想清楚,是要走电影节路线,还是想在国内上映。”

  陈伟沉思片刻:“我想……先拍出来,再考虑别的。”

  田壮壮点点头:“行,那回国后,我带你去见几个独立制片人。”

  电影节的最后一天,陈伟独自走在威尼斯的石板小巷里。夜色中的运河倒映着两岸的灯火,远处传来隐约的吉他声。

  陈伟站在一座小桥上,望着水面的波光,脑海里回荡着《健听女孩》的剧情。

  如果林小雨站在这里,会听到什么?是水波的声音?还是远处飘来的音乐?

  陈伟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期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创作冲动。

  陈伟想拍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梦想,更是一个关于“被听见”的故事——就像自己,从2025年回到过去,终于有机会让自己的声音被世界听见。

  陈伟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拨通了宁浩的电话。

  “喂,浩子,我有个新剧本,回国后一起聊聊?”

  电话那头,宁浩的声音带着笑意:“行啊,正好我这边也有个新想法,咱们可以碰碰。”

  挂断电话,陈伟望着威尼斯的夜色,嘴角微微扬起。

  陈伟知道,这次电影节只是一个开始。而《健听女孩》,或许会成为陈伟真正的起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