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后,校花和暴富我全都要

第25章 一铺富三代

  又看了一会儿烟花,漫天的绚烂逐渐稀疏下来。

  苏晚晴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然后仰头看向陆洋,带着一丝歉意说道:“陆洋同学,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不然我怕家里人等会儿要打电话催了。”

  陆洋抬手看了眼腕表,的确已经很晚了。

  烟花晚会往往会持续到凌晨,他们不可能等到全部放完再离开。

  听到苏晚晴说要回去,他便站起身,很自然地提议:“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去吧。”

  苏晚晴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家离这里很近的,穿过马路对面的步行街就到了,我自己走回去就好啦。”

  陆洋却笑了笑,语气随意地说:“正好,我等会儿也要去步行街那边办点事,顺路。”

  他这么一说,苏晚晴便不好再推辞,点了点头:“那……好吧。”

  两人于是并肩离开了长椅,沿着路灯照耀下的路面,朝着广场南边的出口走去。

  大年三十的夜晚,即使在广场边缘,空气中也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远处近处,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宣告着节日的喧嚣与热闹。

  苏晚晴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一边走一边不时地左右张望,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属于这个年纪的纯真。

  她穿着显眼的长裙,容貌又实在太过出众,走在路上,回头率相当之高。

  不过,她自己似乎并没有太在意这些目光,依旧沉浸在节日的氛围和与朋友同行的轻松中。

  穿过马路,来到对面相对安静一些的步行街入口附近,又往前走了几十米,苏晚晴在一个看起来颇为高档的小区门口停下了脚步。

  她转过身,指了指气派的小区大门,对陆洋说道:“陆洋同学,我家就在这里面了。”

  接着,她又认真地叮嘱了一句:“你回去路上也要注意安全哦。”

  说完,她抬起手,对着陆洋挥了挥,动作带着点可爱的俏皮,然后转身,刷卡走进了小区。

  陆洋看着她纤细的背影消失在门禁之后,目光在那个小区的名字上停留了片刻。

  这个小区他知道,在江山市是能排得上号的高档住宅区,看来苏晚晴的家境确实相当不错。

  不过,现在的他,也算小有身家,倒并不会因此产生什么自卑或者别的想法。

  都说门当户对,自己也算是小有成就。

  目送苏晚晴离开后,陆洋并没有立刻转身打车回家。

  他说要去步行街办点事,并非完全是送女孩的借口。

  目光投向了眼前这条灯火通明,却显得有些冷清的商业步行街。

  这条街,是由江山本地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的。

  时间大概是在2007年底,当时市场上隐约流传着恒冰片区要修建地铁的小道消息。

  这家公司大概是听信了风声,觉得这里未来潜力巨大,便斥资在这里拿了地,修建了这条商业街,计划是自持物业,通过出租商铺来获取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传闻中的地铁迟迟没有动静,恒冰片区的人气也一直没能真正聚集起来。

  这条步行街的位置,说好听点是毗邻未来的潜力区域,说难听点,就是现在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结果可想而知,进驻的商户大多经营惨淡,没撑多久就纷纷赔本撤离。

  到了陆洋重生的这一年,也就是2010年的年初,这条街上的商铺几乎已经十室九空,门可罗雀,显得异常萧条。

  开发商不仅没能收到预期的租金,反而为了维持步行街的基本运营,还得持续不断地往里投入资金。

  眼看着成了烫手的山芋,那家房地产公司最终萌生了退意,想要将整条街打包出售,甩掉这个包袱。

  陆洋清楚地记得,就在今年,也就是2011年的夏天,这条步行街最终以一个极低的价格被“贱卖”了出去。

  而戏剧性的是,仅仅在半年后的2012年年初,江山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城市发展的新规划,确定了“城市中心转移”的战略方向。

  大批的优质资源,包括重点学校、新的政府办公大楼、大型医院等,都将落户城西。

  一夜之间,城西的地皮价格如同坐上了火箭,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

  而这条曾经无人问津、被视为累赘的商业步行街,其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此刻,站在这条注定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步行街入口,陆洋的心中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盘算。

  要不要拿下这条步行街?

  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投资计划。

  陆洋深知商业地产投资的水有多深。

  就在他重生的2010年前后,市场上还普遍流传着“一铺富三代”的说法,投资商铺被认为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谁要是买了个旺铺,那绝对是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

  可仅仅过了十年,到了2020年左右,风向就完全变了,取而代之的说法变成了“三代养一铺”。

  那时候谁要是还鼓吹投资商铺,多半会被人当成傻子,甚至被骂黑心。

  这前后天差地别的变化,核心关键就在于交易环节的税费。

  投资住宅房产,二次交易时的税费虽然也有,但相对来说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投资商铺则完全不同,尤其是二手商铺的出售,需要按照商铺的增值部分,缴纳极高比例的税费,包括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契税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税率高得吓人。

  举个例子,一个当初以100万成本买入的商铺,如果幸运地涨到了1000万,那么在出售时,光是各种税费,可能就要缴纳高达600万甚至800万!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商铺看似升值了,但巨额的增值部分,大部分都通过税收的形式上缴了。

  所以后来才有人形容,投资商业地产是“风险归自己,收益归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炒房的人大多能赚到钱,而炒商铺的人却常常赔得血本无归。

  很多开发商建设商业街,也并非指望靠卖商铺赚钱,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完善住宅区的配套设施,提升住宅的价值。

  当然,也有人会说,那我不卖,就留着自己收租金不行吗?靠租金慢慢回本,甚至实现盈利。

  这确实是一种思路,也是当年“一铺富三代”说法的底层逻辑之一。

  但这条恒冰步行街,在未来政策红利兑现之前,租金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陆洋站在寒风中,望着眼前这条寂寥的街道,大脑在飞速运转,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