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我在北大教考古

第42章 天下知

我在北大教考古 莫鞑 4057 2025-05-04 10:12

  考古所,家属院。

  安佳瑶正在卧室学习,然而,手中的《三国一宋元考古》才来得及翻阅两三页,嘭的一声,房门就被推开了。

  “姐姐,姐姐,你快来看看这一张报纸!”

  是妹妹安佳瑗闯进来了。

  看着风风火火的妹妹,安佳瑶无奈摇头,“我说小媛,你的性子什么时候能够稳重一些,冒冒失失的,成什么样子嘛!”

  安佳瑗立即做出认错的表情,然后笑嘻嘻道,“姐,我知道错了,下一次我一定敲门,但是今天真的有急事嘛。”

  “什么急事?”

  安佳瑶也被妹妹的话,勾起好奇心。

  “给,你先看一下报纸吧!”

  五分钟后,安佳瑶放下报纸,脸色却没有什么变化。

  安佳瑗见状,有些疑惑,“姐,见到这个新闻,你不意外吗?”

  “意外什么?意外北大有一个16岁的研究生,还是意外他能上中青报?”

  “都有吧!”

  安佳瑗被姐姐的表情给整不会了。

  这个时候,安佳瑶才笑道,“你啊,苏亦的名字,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好惊讶的!”

  “知道是知道啊,我知道宿伯伯收了一个天才弟子,但也仅限于知道而已,但是从来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厉害,简直不可思议了!”

  “你啊你啊,关于苏亦,不管是爸爸还是宿伯伯,谈话的时候,都没少提起他。但是,你平时就是左耳听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中。既然知道人家天才了,那么他有什么成绩,也不奇怪嘛。”

  “天才是天才啊,但是才到北大读书半年,就参与发掘出那么重要的成果,还是太了不起了。就算爸爸跟宿伯伯他们年轻的时候,好像也比不上人家。”

  听到妹妹这话,安佳瑶忍不住笑起来了。

  “这根本没有可比性,民国时期,我们国家的考古专业还在起步阶段呢。不过你说得也对,爸爸跟宿伯伯到北大读研的时候,都二十多岁了。苏亦才16岁,而且没有读本科,就直接报考研究生,确实非常了不起。”

  “关键是他发掘出万年前的稻作遗存啊,这一点,你不惊讶吗?”

  “惊讶啥?上个月,宿伯伯到家里来,就已经说过这件事了。有什么好惊讶,甚至,他的文章,我基本上都看完了。”

  说到这,她望向妹妹,“话说,之前爸爸带回来的《文物》期刊,你没有看吗?”

  听到这话,安佳瑗有些尴尬道,“我忙着复习功课,就忽略了嘛!”

  知道这是妹妹的托词,但安佳瑶也没有戳破。

  他们家中,兄弟姐妹四人,妹妹最小,也最受宠。

  就算参加高考两次,连续落榜,父母也没有怎么责怪她,依旧任由她的性子,让她继续参加高考。

  不仅如此,父亲还顾虑她报考历史专业。

  甚至,父母还让她有空就辅导妹妹的功课。

  这样集全家宠溺为一身的妹妹,在学习上,确实不够刻苦。

  但是跟妹妹差不多,她也落榜了。

  第一次参加高考,她想要考清华,结果考不上。

  后来知道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她跟苏亦一样打算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结果,还是落榜了。

  因此,她今年跟妹妹一样,继续备考。

  不过妹妹准备的是高考,她准备的是研究生罢了。

  因为她今年打算继续报考宿伯伯的研究生,因此,对于他门下的几个弟子都尤为关注。

  其中,年纪最小却成果最多的苏亦更是他关注的对象。

  对方有多厉害,她比妹妹认知得还要深刻。

  北大考古研究生,有多难考取,已经落榜过一次的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就算她有一个考古学家的父亲,考取的还是父亲好友的研究生,该落榜的时候还是落榜。

  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家中长辈跟考古行业丝毫不沾边的16岁少年,能够成功考取北大考古研究生,在她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偏偏人家还考上了。

  不仅考上了,还成果不断。

  这样的天才,就算她这一辈子,就仅仅见到这么一个。

  苏亦天才到什么程度了呢?

  天才到他写的文章,作为考古学家的父亲,私底下跟她聊天的时候,都表示有些看不懂。

  不仅父亲看不懂,宿伯伯好像也不太懂。

  导师都不懂的知识,他作为弟子,却运用得游刃有余,这已经不是天才了。

  完全就是一个妖孽。

  然而,为了不打击妹妹自信心,安佳瑗还是鼓励道,“苏亦也不仅仅是聪慧过人,他也很努力嘛,你看报纸上都写了,他童年的时候,因为没有背熟《千字文》就会被奶奶用戒尺打手掌,经常一边背书一边哭,就算如此,他奶奶还坚持让他背诵文章。

  甚至,他小时候经常因为背书而忘记擦鼻涕,然后,鼻涕流得长长的,才记起来用鼻子吸回去。报纸上里面说人家小时候就开始背诵四书五经,还用红笔断句,甚至,四五年级就要读《资治通鉴》。

  从这些看来,人家这位天才少年也是非常努力的。

  人家中青报的记者是想告诉大家,天才也需要百炼成钢。

  所以,小媛,你要努力了!”

  安佳瑗确实被中青报关于苏亦的报道,刺激得不轻。

  以前知道人家天才,但是不知道天才原来这么厉害。

  不过一想到苏亦一边哭一边流着鼻涕背书的模样,安佳瑗就觉得好笑。也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少年多了一些亲切感。

  这一刻,她突然说道,“姐,我也跟你一样考北大。”

  “真的?”

  “当然是真的!”

  “那你要努力了,北大可不容易。”

  “不容易也要努力啊。不然,到时候你们都到北大读书,我却高考落榜,多丢脸啊!”

  听到妹妹这话,安佳瑶心中感慨不已。

  没有想到苏亦的故事,会给妹妹这么大的冲击力。

  要是早知道如此,此前,就应该早点让妹妹认识对方了。

  ……

  中科大,宁泊总觉得今年师长们望向自己的目光有些怪。

  但是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又说不出来。

  作为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宁泊入学之初,就获得校内极大的关注。

  在学校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注视。

  然而,很快,他就被老师找过来了。

  说是中青报驻合肥站的记者想要采访他。

  对于记者采访,宁泊本能地反感。

  过去的一年,他受到的关注太多了。

  自从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向方副总写信举荐13岁的他,后经过特批,中科大两位老师对他进行面试,并且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他的名字就开始广为人知。

  甚至,去年初,他与方副总理对弈两局获胜,入读中科大少年班的消息,更是被报纸大肆报道。

  然后,时不时就有媒体过来中科大采访他。

  大部分的时候,宁泊能躲就躲。

  中科大的师长,也尽量给他推掉一些采访,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次中青报的记者还是找上门来了。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北大有一个16岁的研究生,也被中青报报道了。

  然后,对方恰巧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出来万年前的稻作遗存,引发全国关注。

  于是,这些记者就想起来他这个同样出身江西的天才。

  记者想要知道,他对于比他大两岁却已经是北大研究生的苏亦有什么看法。

  听到这种问题,宁泊就本能地反感。

  他对这位苏亦都不了解,能够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刚表达出这个意思,对方就让他看中青报关于苏亦的报道。

  看完报道,宁泊开始沉默了。

  他承认对方确实是天才。

  但是,他也是天才啊,甚至他身边都是天才。

  他2岁半能背30多首教员诗词,3岁能从1数到 100,6岁看完《中医学概论》能替人开药方,看完唐诗宋词便能吟诗作对。

  对于天才,同为天才的他,一点都不感冒。

  然而,最终在记者期待的目光之中,他还是说道,“对方是研究佛教考古的,嗯,对于佛教,我还是蛮感兴趣的,希望有机会跟他交流!”

  ……

  广东博物馆,文物工作队。

  沈明打死也没有想到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一次看见苏亦的名字。

  看着中青报关于苏亦的报道,一时之间,沈明五味杂陈。

  上一次,听到苏亦的名字,还是因为《文物》发表对方的文章。

  作为粤博的代表,他跟随着苏亦发掘仙人洞遗址,对方已经在《文物》发表三篇高质量的文章,他如今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写完。

  确实很惭愧!

  如今对方已经被中青报报道,成为努力学习为中国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典范。

  然而,他却还在为写出一篇文章而抓耳挠腮。

  哎,看来,自己不读书真的不行了。

  这一刻,他备考中大研究生的决心就更大了。

  ……

  中大,历史系考古专业。

  白槿、周雅琴、吴宗麟三人,望着放在桌上的中青报,面面相觑。

  谁也没有想到才几个月不见。

  这位少年天才,已经成为传说之中的人物了。

  望着报纸上刊登少年埋头苦读的身影,三人恍如隔世。

  明明距离大家一起在河宕遗址实习的日子,也不过才半年不到,他们还在按部就班地学习专业知识,对方就已经走在同辈人的前列。

  开始遥遥领先了。

  这一刻,就连最咸鱼的吴宗麟,也觉得自己确实应该努力了。

  这一天,对于苏亦来说,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