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82. 铁蹄下的江南水乡
祖永寿坐在老宅的堂屋里,望着小孙子张明澈,说道:“去年,你三哥出门送货时,被倭人杀害了;有一伙伪军闯进咱们家,抢走了一头大青驴,还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抢走30块银元和两百多法币……你姑姑家遭了殃,你姑丈的腿被打断,成了瘸子,家里的财物被抢走,连宅子都被一把火烧了……”
张永寿有二子一女,女儿张青梅嫁给了一个本地的富庶人家。这家人靠做茶叶生意谋生,但在淞沪抗战之后,也未能幸免于难。幸亏他们在银行里还有些存款,后来搬迁到租界居住,才勉强保住性命和部分家产。
张明澈听完祖父的讲述,心中既愤怒又无奈。
他劝道:“爷爷,这里已经被倭人控制了,住着实在憋屈。您跟我去成都定居好不好?那里没有倭寇,生活也安稳些。”
张永寿摇了摇头,叹息道:“我这把老骨头,哪儿都不去了。倒是你们,拖家带口回来做什么?俩孩子这么小,万一水土不服,在路上生病怎么办?”
张明澈笑了笑,安慰道:“爷爷,您别担心。孩子们身体好得很,不怎么生病。我们这次回来,主要是想看看您,顺便带孩子们认祖宅。等过段时间,我们再回重庆。”
作为修士的孩子,比凡俗孩童起点高,早在母腹中就开始伐毛洗髓,生出来之后,身体健硕,气血旺盛,在婴幼儿时期很少生病。
张永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在青浦的日子里,张明澈一家过得平静而充实。白天,他会带着孩子们在祖宅周围散步,给他们讲述家族的历史和祖辈的故事。陈莲香和李芳则在家中忙碌,准备一日三餐,偶尔还会做些江南的特色小吃,让孩子们尝尝家乡的味道。
然而,张明澈并未完全放松警惕。
这天傍晚,他站在祖宅的院子里,望着远处的夕阳,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同胞,也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就在这时,张墨琮和张墨玉两个孩子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说道:“爸爸,我们想去湖边玩,可以吗?”
张明澈低头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心中一阵温暖。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好,爸爸带你们去。”
一家人来到淀山湖边,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张明澈坐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着孩子们在湖边嬉戏,心中感到无比的满足。
夜幕降临,他带着孩子们回到祖宅。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温馨的时光。
张永寿看着眼前的儿孙,眼中满是慈爱。他知道,尽管家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只要家人团结一心,他们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在这片美丽的淀山湖畔,张明澈一家找到了暂时的安宁。
张永寿叮咛道:“别挂念我!就算我死了,也别回来奔丧,没必要。等到有一天,倭寇被撵出去,你们回来重修坟墓便是了。”
张明澈道:“爷爷,您看着气色不错,肯定能长命百岁!我给您带来一些强身健体的中药,你每个月吃一颗,保证能延年益寿。”
他平日里空闲时,也会炼制一些丹药,因为很难找到高阶灵草,所以他只能炼制低阶丹药,对凡人和低阶修真人有好处。
他取出一大瓶补气丹,交给爷爷张永寿。
张永寿打开瓶盖看了看,发现里面都是蚕豆大小的青色药丸,问道:“这有多少颗?”
张明澈笑道:“100颗,够吃8年。”
“呵呵,我还能活8年?”
“若非兵荒马乱,您肯定长命百岁。”
在张明澈看来,老爷子身子骨不错,虽然年近八旬,但每天看书写字。写毛笔字是一种炼气方式,找到秘诀可以延年益寿。若没有倭寇和兵匪来祸害,老爷子活到九十多岁没问题。
然而这是乱世,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
就算身体再健康,也顶不住刀兵水火。
张明澈在青浦住了几天,除了陪祖父闲聊外,还跟大伯张青云攀谈。
张青云年近六旬,先后娶了两个老婆,生了五个儿子。然而,家族的命运在战乱中急转直下,尤其是去年三月,他的第三个儿子张明忠在前往上海的途中,经过倭军的关卡时,因拒绝接受倭军的无理盘查,被倭国兵的刺刀残忍捅死。这一噩耗让张青云一家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恐惧之中。
自从张明忠死后,张青云和剩下的几个儿子再也不敢轻易离开青浦。他们害怕倭军的暴行,也担心家族的其他人会遭遇不测。
张青云早年继承了150亩水田,曾是村里数得上的富户。然而,随着战乱的蔓延,田产被倭军强占、毁坏,如今剩下的田产不足百亩。尽管女儿们都已出嫁,但儿孙加起来仍有二三十口人,家族负担越来越重。
年轻人不敢外出做生意,生活来源几乎全靠水田的收成。然而,水田的产量有限,加上倭军的盘剥和苛捐杂税,张青云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如今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这天中午,张青云和家人们围坐在堂屋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
饭后,他拉着侄子张明远,忍不住诉起苦来:“前两年,倭国人还没打进来的时候,家里还能做点儿小生意,卖海棠糕、麦芽塌饼,虽然赚得不多,但好歹有点儿收入,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可现在,生意没法做了,又不敢走出青浦,光靠这几十亩水田,连饭都吃不饱啊……”
张青云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他回忆起过去的日子,眼中闪过一丝怀念。那时候,青浦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张家的海棠糕和麦芽塌饼是当地有名的点心,每逢集市,总能卖得干干净净。家里的女人们忙着制作点心,男人们则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叫卖。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充实而有盼头。
然而,这一切都在倭军的铁蹄下化为泡影。街道上再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倭军的巡逻队和伪军的盘查。张家的点心生意被迫中断,家里的收入也一落千丈。张青云的几个儿子原本都有外出做生意的打算,但张明忠的惨死让他们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们宁愿守着家里的几十亩水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也不敢再冒险外出。
张明远听着大伯的诉说,心中也感到一阵酸楚。他知道,大伯一家的困境并非个例,整个青浦乃至江南地区的百姓都在倭军的暴行下苦苦挣扎。他安慰道:“大伯,您别太难过。眼下虽然艰难,但只要一家人平安,总会有熬出头的那一天。”
张青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平安?这世道,哪还有什么平安可言?倭人一天不走,咱们就一天不得安生。你看看村里,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田地荒废……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等不到太平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