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明末奉天靖难

第36章 周王逼宫

我在明末奉天靖难 吴地书生 2486 2025-05-05 15:18

  此时的崇祯皇帝被发兵之事搞的焦头烂额,根本就无心接见陈圆圆!

  乾清宫的鎏金铜炉里,香料燃尽多时,却无人敢唤太监更换。

  崇祯帝朱由检背对众臣,凝视着御案上那封来自前方的一封封战报。

  “诸卿。”崇祯帝突然转身,苍白的面容在烛火下如覆寒霜!

  “开封乃中原腹心,今日沦于流寇之手,朝廷竟无将可用?”

  兵部尚书陈新甲伏地而跪,额头紧贴地砖。他能感觉到身后内阁诸臣的目光,如芒在背。

  “陛下!”首辅薛国观硬着头皮开口!

  “杨嗣昌在湖北自尽,洪承畴尚在锦州与东虏对峙,孙传庭又被关押在狱。眼下能统大军的就只有陈本兵了!”

  殿中陡然死寂,所有人的目光皆看向了兵部尚书陈新甲。

  陈新甲指尖一颤,他虽是兵部堂官,却从未领兵征战过沙场。原本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高起潜,奈何高起潜说自己只是监军,一再奏请朝廷委派新的南征主帅!

  “臣……愿往。”陈新甲喉头滚动,终究挤出一句。

  “开封失守后,中原的闯贼此刻已经有二十万之众,臣请征调京营主力八万随臣南下!”

  听到“八万”这个数字后,襄城伯李国桢同成国公朱纯臣吓得一身冷汗!

  京师三大营虽然在册兵马共有17万,但是其中半数是空饷,虽说8万人勉强能凑出来,可这样一来京师就剩不下几个兵了。

  不过好在这时户部尚书李待问突然说道:“陛下容禀!去岁辽饷加派已耗空太仓,今陕西大旱,漕运断绝。若调八万大军南下,每日需要耗粮四千石,这......”

  “啪!”崇祯摔碎茶盏,瓷片溅到李待问袍角:“朕的江山都要亡了,尔等还在算粮秣?!”

  李待问以头抢地:“臣斗胆直言,粮饷几乎全都发往了辽东,以京师的存粮至多拨兵四万,且只能维持两个月,还请陈本兵务必速战速决!”

  四万?陈新甲心中惨笑,当年杨嗣昌率十三万精兵围剿张献忠,尚且徒劳无功。如今以区区四万京营对抗李自成,恐怕是凶多吉少。

  正当君臣犹豫之际,太监来报:“周王押送贼将李过入京,此刻已经入城了!”

  虽然之前已经得到了高起潜送来的消息,说周王会押解李过进京。

  不过崇祯依旧是难掩兴奋:“诸位爱卿,同朕一起去迎接周王!”

  听到这个消息后,陈新甲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崇祯帝朱由检披着狐裘大氅,立于正阳门前的广场之上!

  后是内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一众朝臣。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道路的尽头!

  只见周王朱恭枵同朱由崧领着大批护卫同李过的囚车缓缓而来。

  囚车里,蜷缩着一个披头散发的男子,手脚俱被铁链锁住,颈间套着木枷,上面用朱砂写着“逆贼李过”四个大字。

  周围的百姓纷纷将石块等物品抛向囚车!

  崇祯的目光钉在那囚犯李过身上,李自成的亲侄,闯军骁将。自开封沦陷、洛阳失守以来,这是朝廷第一次擒获如此重要的流寇首领。

  “高起潜果然不负朕望。”崇祯喃喃道,声音里带着病态的亢奋。

  几日前洛阳发来急报:高起潜以“诈降计”诱李过入洛阳,伏兵尽出,生擒此贼!尽管此时的开封已经沦陷,但这份捷报,却是崇祯今年来唯一的慰藉。

  囚车行至御前,锦衣卫一桶冰水泼醒李过。

  那悍匪抬头,竟咧嘴笑了:“狗皇帝亲自迎我?好大的排场!”

  百官哗然。骆养性厉喝:“逆贼安敢无礼!”抬手便要抽刀。

  “且慢。”崇祯竟上前两步,死死盯着李过,“朕问你,李自成现在何处?”

  李过啐出一口血痰,正落在崇祯龙靴上:“我叔父正在开封点兵,不日便来取你脑袋!”

  崇祯突然暴喝:“传旨,千刀万剐!”

  这是朱由崧第一次见到崇祯皇帝,年仅三十的他已经生出了不少白发,眼窝深陷,身形消瘦,同身旁的文武大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客观的说,崇祯皇帝是大明少有的勤奋之君,但是从小教育的缺失,以及刚愎自用的性格,终究是无法挽回大明的灭亡!

  甚至有时候他越是努力,大明反而陷的更深!

  这时崇祯看到了这支全身铠甲的部队,便开口询问:“这是哪支人马,居然如此精锐?”

  “启禀万岁,我等是福王府的护卫,奉命押解反贼李过进京!”

  听到“王府护卫”之后,崇祯脸上浮现出一股失望之色,不过转瞬而逝!

  意味深长的说道:“看来福王叔练兵有方!”

  很快周王就被迎进了紫禁城,朱由崧等护卫自然是被安置在了皇城之外!

  大殿上周王朱恭枵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高声说道:“臣朱恭枵有本要奏!”

  “快呈上来!”

  很快王承恩就将奏报递上!

  原本还兴高采烈的崇祯立刻脸色大变,呵斥道:“周王这是何意?”

  朱恭枵毫不畏惧,大声说道:“当初太祖高皇帝,设立藩王之初就给各王配备了三护卫,目的是让诸王保卫大明江山!”

  “如今贼寇四起,朝廷屡屡丢失重镇,襄王更是以身殉国;我等身为朱家子孙,自当尽绵薄之力,募集兵马保卫封地;还请陛下降下旨意,允许各藩王恢复‘三护卫’!”

  朱恭枵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直接震撼了大殿之上的所有人!

  崇祯厉声说道:“藩王不得涉军,削去‘三护卫’那是大明祖制,即便是朕也无权更改!”

  周王却并没有被吓退,继续说道:“藩王设‘三护卫’才是祖宗之法!此一时,彼一时。天下太平之时,藩王不需要这么多的护卫;可如今狼烟四起,若不恢复护卫,各地藩王如何自保?”

  “这不仅仅是福王同臣的意思,潞王、郑王、赵王、秦王、晋王、沈王也都是这个意思,还请陛下顺应民义,以安宗室之心!”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打赏,追读,评论支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