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应该在额头有一点红时就该飞跃龙门,可是我本体是鱼啊,要我沟通天火,这不要了我的命吗?”
全身火红的红鲤和通体漆黑的小龟静静浮在水面上,红鲤嘴巴不停,小龟一声不吭。
月朗星稀,红鲤的鳞片如火焰一般。
“不行,你又不会说话,也没法给我出点子……哎,我可能熬不过明年,就会丹火焚身。”
“明天我好好考虑一下……后天再去找那个‘丹田境’的修道之人不迟。修为太低,估计也没啥希望。嗯,就这样!”
小龟转头看了红鲤一眼,脑袋缩回了壳内。
拖了一年又一年,年年都这么说,年年都活得好好的,虽说火鲤一族沉淀越久,鲤跃龙门后成就的龙身就越强……
但能一直把全身鳞片都拖成火红色的,估计这位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每天除了寻宝就是睡觉,然后出去溜达,真羡慕你……喂,你还真睡啊?”
任凭火鲤怎么用触须敲龟壳,小龟硬是打定主意,动也不动。
李宅。
“天地精气有非常多的划分,从太阳,太阴,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身上都可以吸纳精气,根据神仙各自的功法不同,所能吸纳的种类也不一样。”
“有的日日吸纳太阳精气,靠着每天早上的一抹紫气东,有的占据名山大川……”
“我这百字碑咋感觉不太挑食的样子?白天的太阳,晚上的太阴,大地,江河,都能感觉到精气海纳百川,来者不拒。”
李岩盘膝坐在正房床上,百字碑如今不再需要默念,直接化为了一个念头,时时刻刻都不停歇。
这是好事,李岩只在心头好奇了一下。
根据百字碑中留下来的前辈们的攻略来看,万般精气有强弱之分,但也看个人的本事如何。
其中最难炼的和人有关,最容易炼的也和人有关。
前者是和精气神有关,专门修炼此类仙道的修道之人,一般会广收门徒,建立信仰,又称香火之道。
民间流传的道、佛、儒等教派基本都是这样来的,由于这些教派的存在时间比许多王朝还长,历朝历代都做不到将之根除。
好在普通的教众除了会上香祈祷之外,很难对朝廷有什么威胁,逐渐历朝皇帝也不再管此事,甚至有些国家和朝代会将某个教派立为国教,大肆修建寺庙、道观,企图神仙保佑,国家万载不灭。
可惜神仙不理凡间事,这些皇帝没一个得偿所愿,以至于到了前朝,皇帝干脆不再立国教,反而打算自己修仙。
到了大宣王朝,连仙都不修了,专修武道,为了对标仙道,在已知的武道尽头还另外划分了三层境界,提出肉身成圣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般若万相”“阴阳调和”“天人合一”。
后者则和血肉有关,除了少部分堕入魔道的仙人,就是一些大妖、精怪沉迷此道。
不需要专门吸纳,只需要定期吞吃人就可以吸纳精气。
人非草木,自然不可能是天生地养,吃掉一个人,连带的吸纳同族血亲的精气,其中又以娃娃为最上乘,行将就木的老人为最下乘。
原因也很简单,小孩子通常关系着同族血亲的未来,汇聚了无数精气,老人在这个人力为主的封建社会,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吃饭的时候多一张嘴。
这是从魔道和专门吃人的精怪,大妖的角度来看的,至于人本身则又是另一种看法,老人的经验,人脉,积累等常常能够让子女们大受裨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说法同样在民间盛行,贬义一点就是“人老成精”。
心中的思考并不妨碍《百字碑》的念头运转,无形的精气让丹田内的一汪死水愈发扩大。
早上起床,李岩在丫鬟小芹的服侍下洗漱,吃饭,打算等下先去木匠那边看看,木板船的进度怎么样了。
静水镇没有专门的船匠,或者说木匠本身就是船匠,李岩要的船也不复杂,他去看了一圈,发现船已经初具轮廓,两三天也就能完工。
鱼竿的进度是一点都没有进展,主要是竿子的材质所需要的竹子太难找。
铁匠田三亮那边进度也不慢,和李岩想的有点不太一样的是,原本说好的是五天打造十把剑,他以为是十把剑同时进行,实际上田三亮这边由于没有十把模具,只能一把一把地打造。
明天下午就能拿到第一把五尺长剑。
提了点水果和肉到杜连松家中,李岩每次上门都不空着手,这次更是塞给师傅几两碎银。
“师傅,虽然您没教我什么本事,但许多仙道有关的东西你却没少告诉我,那些书对我也大有好处,银子您就收下吧,就当我的一点心意。”
杜连松本来还一个劲推辞,听到李岩这一番话,也就没再客气,收下了李岩的银子,说道:
“还记得你前天来的时候,你问我,草菅人命,鱼肉百姓之人,该不该杀?”
李岩自然记得,没有说话,静等下文。
“当时我只和你提到,日后若是犯下杀戒,需知会我一声,莫要堕入魔道……”
“何为魔道?贪图淫色是魔道,烧杀抢掠是魔道,骄奢淫逸是魔道……种种欲望,皆是魔道,大体为‘贪、嗔、痴’三念。”
李岩问道:“所以神仙不理凡间事,是因为一旦踏入红尘,难免沾染上三念,所以高高在上?”
杜连松捋着白须,点头赞同道:
“没错。”
“今日和你说这些,是看你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意守丹田的修道之人,所以和你重新说一下,免得日后道心不稳。”
精气神汇聚在眼上,同样是一种极初级的用法,李岩看向杜连松,怎么看怎么是个普通老头儿,怎么会知道自己已经是“丹田境”了?
“愚钝了十年,突然变得与常人无异,你这几天又是去打造长剑,又是和护院学武,能单手拿起六百斤的铁砧……”
……好嘛,镇上都传开了?
李岩倒是忽略了这一点。
杜连松乐呵呵地笑着道:
“再加上总往我这跑,问一些关于修道的事情,别人猜不着,我肯定能猜得到啊。”
“灵台境与常人无异,看不出来。”
“但早年求仙问道,侥幸见过一位仙人,他不肯收徒,但也教给我个分辨仙凡的法子,可惜从此以后再也没碰见半个神仙……今日一见你,却分辨出来了。所以我猜你是踏入丹田境了。”
冲李岩虚压了一下手掌,示意不要紧张,杜连松声音还是和之前那般温和:
“太乙三清凡夫使,灵台通明身自轻,没想到我求仙问道一辈子,居然老来收了个神仙中人的弟子,也算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