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战神王爷被我娇养后

第311章 宋保国舌战群儒

  京城内。

  隆正帝终于接到了长宁州递过来的消息。

  匈奴联合北羌,集结了百万大军,攻打长宁关!

  皇帝的脸色当即就变了,立刻就让陈善传旨,把几名大臣悄悄叫进了太和殿。

  “这......西北有十万大军,又固守天险,守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丞相话音刚落地,就被镇国大将军,给狠狠地怼了回去。

  “丞相是个文人,不知道当兵打仗的事情很正常。”

  卫丞相勃然大怒,但他还记得,这里是太和殿,不是丞相府,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怒气。

  “宋将军,你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不如您来想个办法,救靖王于危难?”

  宋将军看着卫丞相这个不阴不阳的表情,心里就烦躁。

  当他不知道呢,这老匹夫肯定是在给自己挖坑。

  他宋保国虽然比阴谋诡计,比不上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但是他跟卫居安这老狐狸,斗了这么多年,对他可是相当了解的。

  “卫丞相不要生气嘛,在下只是想为了皇上分忧罢了。”

  “这长宁关虽然地势险要,但是城墙横跨的面积太大了,就算是据城不出,也很难挡住胡人的铁骑。”

  “哼,宋将军说的这些,老夫可不明白!”

  宋保国得意地开口。

  “长宁军只有十万的兵力,若是把这些士兵都分散开,守着长宁州的哥哥关隘,每座关口也不过能分到数千人。”

  “而胡人有着百万大军,大军一旦压境,冲着一个或两个关口冲锋,长宁军很难守得住。”

  “那你说怎么办?”

  “我只是负责点出问题,又没有说我就有办法,不还得看卫丞相你的吗?”

  “匹夫,你......”

  朝堂上的文武最高官员,竟然就当着隆正帝的面,就这么吵了起来。

  其他大臣赶忙上前拉架,“消消火,消消火......”

  “您二位同殿为臣这么多年,不值当为了这点小事生气。”

  “皇上还看着呢......”

  宋保国和卫居安对视一眼,冷哼一声撇开了眼睛。

  坐在上首的隆正帝,看着眼前的这场闹剧,也是颇感头痛。

  “各位爱卿,你们有什么法子?”

  太和殿下,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先开口的。

  这件事情,可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了都很难全身而退。

  没看连丞相和大将军都搞不定嘛,自己还是老实缩起来,别往前凑了。

  隆正帝看着这些个,平日里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的官员,眼睛不悦地眯了起来。

  这帮子酒囊饭袋,养他们有什么用处!

  平日里总盯着朕的家务事不放,现在一碰到正事,就在朕面前,装起了缩头乌龟。

  隆正帝不悦地开始点名。

  “兵部尚书,你来说。”

  兵部尚书苦着脸,缓缓出列,心里欲哭无泪。

  他今年都五十九了,过个一年就能致仕了,实在是不想趟这个浑水。

  但是皇帝都发话了,再不愿意也得憋着。

  “臣、臣以为......大将军说的有道理。”

  “那你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兵部尚书卡了壳,他哪里知道啊,胡人那可是百万大军!

  “臣、臣觉得......”

  看着他这副吞吞吐吐的模样,隆正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退下吧!”

  兵部尚书如蒙大赦,迅速归位后,还扯起衣袖,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宋保国此时眼珠子转了转,主动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个主意。”

  隆正帝眼神狐疑地盯着他瞧,不是他不相信宋保国,只是这人有些不太靠谱。

  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宋保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但对于这些个出谋划策的事情,向来不太精通。

  隆正帝疲惫地揉了揉额角,缓缓开口。

  “宋将军有何良计?”

  罢了,有人回答总比没人回答的好,尽管......是个不太聪明的。

  宋保国自信满满,“皇上,现在从别处调兵已经来不及了。”

  “不如,您下一道圣旨,准许靖王在西北自己征兵。”

  “再送去粮草和军饷,不愁不能攻破胡人铁骑!”

  还没有等隆正帝回答,就有人出言反对。

  “不可,这征兵只有朝廷能干,靖王只是一个王爷,此举不妥!”

  “况且此次为了赈灾,国库里的银子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如何能多掏一分军饷出来?”

  宋保国也不反驳,谁开口说话,他就对着那人提问。

  “那请问您有什么高招啊?”

  等到那人红着脸摇头,他就笑呵呵地再补上一句。

  “照您的意思,咱们就啥也不用干了呗?”

  “等着胡人的铁蹄,踏破长宁关的城门,你们以为你们还能独善其身?”

  宋保国说话的语气太冲,连隆正帝都忍不住多看他两眼。

  这宋保国今天是吃了什么药了,居然战斗力这么强?

  连卫丞相都喷不过他。

  隆正帝环顾一圈,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宋将军说的有道理,只是这粮饷,国库最多只能拿出来五万人。”

  “皇上......”

  有人还要阻拦,却被隆正帝一瞪,瞬间哑了火。

  隆正帝心里打的算盘也挺好。

  这件事,自己不管吧,显得太过冷心冷清,留在史书上,说不定还会被后世子孙笑话,说自己胆子太小。

  管吧,往长宁州那边送兵,一是耗费太大,二呢,也害怕自己那个好儿子,有了不轨之心。

  毕竟这个儿子是军旅出身,哪个将领都得卖他几分面子。

  万一他调转刀口,冲着自己,那可真是防不胜防。

  现在这样,让他自己招募五万杂兵,人数少不说,训练也不到位,对自己构不成什么威胁。

  是以,他才点头的这么直截了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