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两艘船顺利抵达大齐东海海岸。
女君携太子回朝,这让朝堂百官们悬着的心总算是安放了下来。
回朝以后当然是忙着处理政事,将这连日来堆积的政务一并处理了。随后继续与羽息国友好往来,阮辞还大手一挥,赠给羽息国两艘海船。
羽息国皇十分高兴,坚定地认为让羽舜去大齐后宫站稳脚跟,实在是再明智不过的抉择。
只有羽舜自己知道,阮辞做这一切,都不可能是为了他。大齐与羽息国走得越近、关系越好,才会让北燕越有危机感。
她这是在迫北燕就范。要想达到平衡,当时羽息国与大齐用和亲的方式换来友好与和平,而今北燕同样可以用同样的方式。
今日早朝时,有官员启奏,道是北燕已派遣使臣来楚,准备商议两国边境贸易及和平往来事宜。
阮辞端坐在龙椅上,旁边放了一把小一号的宽椅给顾昀听朝所用。此刻她手里翻着奏折,若无其事地挑眉道:“这件事朕在北燕时应承过,北燕使臣到来不是不能谈,就看他们给多少好处。”
而北燕那边,顾祈和北燕皇也已经回京了。
然北燕皇是大大低估了他北燕子民的八卦能力。等回到上京,京城里最火爆流传的八卦就是传闻中不好女色的瑞王殿下居然喝醉了酒当众非礼轻薄了齐君。
早前上京里就盛传瑞王喜好男色,那也就算了,如今又传他非礼大齐一国之君,还把大齐与北燕两国关系之急剧恶化联系起来,满天流言蜚语,传得可谓是有声有色。
一时间,本就名声不怎么好的瑞王殿下,更是形象全无。
大齐女君好歹也是女子,这下好,不明就里地被瑞王给喝醉以后轻薄了,这不怪人家回楚以后恼羞成怒找北燕麻烦,要怪就只能怪瑞王太过分。
这消息不仅传遍了北燕,还很快以燎原之势传回了大齐本国。
本国人民愤慨啊,但凡大齐人遇到北燕人就不得不谈论此事,但凡一谈论此事就不得不将吵起来——我们的国君被你们的王爷给轻薄了,到现在都还没给个说法,你还有理了?如此,北燕人的底气总是会矮一截。
阮辞也没想到,两国人民会闲到如此蛋疼。
她十分头疼,那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更主要的还是对顾祈的名声不好。
北燕皇也十分头疼,他向来不屑于用强硬手段去控制百姓舆论,身为一代帝王,所作所为都是要留给百姓后世去评论的。
可正是他这一时不屑,没有及时封住行宫里所见所闻的那些人的口,才使得消息外传;可他若采取手段封锁流言,就又有心虚护子之嫌,如此才是左右为难。原以为这件事等几天风头就过去了,却没想到越传越广,丝毫没有歇下来的趋势。
现在北燕百姓心里大抵都一直认为,瑞王才是破坏两国和平的罪魁祸首。
瑞王府内却是一派风平浪静,似丝毫不受影响。
很快,北燕的使臣就抵达了楚京,带着使命来商谈两国边境问题。
彼时阮辞坐在龙椅上,听北燕使臣滔滔不绝地讲了一番道理,并展望了两国前景,认为大齐与北燕交好,实在是利国利民。
都无须阮辞动口,陆景便询问道:“你们瑞王轻薄我们齐君,这事儿最近传得很火,你知道吗?”
使臣:“……”
陆景又道:“齐君当初本是有意与你们北燕重修旧好的,可现在出了这样的事,不觉得你们瑞王应该为我们齐君的名声担负起责任吗?”
使臣汗涔涔道:“那要怎么做才能……”
朝堂官员便硬气道:“让你们瑞王来楚向我们齐君赔礼道歉!”
后文武百官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喋喋不休,想出各种办法刁难使臣,还是阮辞淡淡开口道:“诸爱卿稍安勿躁,来的只是北燕的使臣,为难他们有何用,不如替朕向你们北燕捎话回去。”
使臣连忙长揖道:“请齐君陛下明示。”
阮辞手肘撑在膝盖上,身子微微前倾,支着下巴打量着使臣,悠悠道:“想要两国修好,这有何难的。当时羽息国与朕和亲,订下一纸契约结两国之永好,当然和北燕也可如此。朕这两日还想,向你们北燕求亲。”
使臣半天回不过神来,问:“齐君陛下……是认真的吗?”
阮辞道:“你看看朕,像是在与你开玩笑吗?你们北燕的瑞王,朕看着甚好。”
第二天使臣就匆匆忙忙启程回去回话了。
百官对此也没什么可阻止的。前面已经有了一个羽息国的六皇子,现在来一个北燕的瑞王,也就不是什么难接受的事了。
况且女君的后宫着实空置许久,难得破天荒地她想往后宫里添一个人。
北燕皇收到回复以后,十分生气。看样子她这是要明着抢了。
于是边境和谈这件事只好暂时搁浅下。但北燕人民心里都巴不得赶紧把瑞王送去大齐,好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呢。
紧接着,羽息国得了大齐的海船资助,不甘于只停泊在自己的海域里,开始行船往北,绕开大齐的海域,直接朝北燕的海域去探索了。
羽息国也不是要明言与北燕开战,只是行船到北燕海域附近绕一圈,摸索熟悉北燕的地形,搞得北燕沿着海岸线一带十分不安宁。
镇守沿海一带的将领向北燕皇禀道:“羽息国这分明是图谋不轨,定是想等先摸清了我们的地形要势,再从海上进攻。若是再不阻止,等他弄清楚我们的情况以后,则是大为不妙啊!”
北燕皇听说,羽息国的船只不仅是大齐所赠,往返到大齐东海补充物资,也是由大齐资助的。
若是北燕与羽息国两国闹翻,大齐一定是袖手旁观的。
随后就有朝臣斗胆谏言:“皇上,两国和亲,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啊。若是北燕与大齐和亲了,羽息国必定会有所收敛。”
北燕皇怒道:“让朕拿儿子去和亲,朕还丢不起这个脸!”
朝臣默了默,鼓起勇气道:“……反正瑞王也已经把脸面给丢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