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喜报
发现嘴里的帕子已经没了,玲儿便急着喊沈温婉松绑。
“醒了啊?”沈温婉抬头看着角落里的玲儿,在南宫稷所说的慢慢来究竟是怎么个慢法,她很好奇,便也不着急处置这个丫头。
“小姐…我……”玲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真的……”
“我知道,先前是我冲动了,”沈温婉扶了玲儿起来,喊了阿秀给她解绑,道:“回去睡觉吧,明天起来就没事了。”
等阿秀再回来的时候,沈温婉已经熄了灯,换了衣服,准备睡觉了。
“小姐,为什么?”阿秀不明白小姐为何忽然对玲儿换了个态度。
“阿秀,我在等一个如我所愿。”沈温婉想起南宫稷,明明前世已经受够了期待落空,今生不该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可她想试一试。
第二天,恰逢五日一次的朝会,寅时的午门外,站立着一众等候的大臣。
“左相,最近不太平啊。”沈九华正忙着思索该如何解决家里的纷争,便看见一个穿着绯色官服,上绣着白鹇的文官靠近。
虽然不认识,但看官服的颜色,就知道只不过是刚到听朝门槛的小官。
抖了抖略有些褶皱的官服,沈九华不想说话,还是得回应。
“前方战事传来捷报,承蒙皇帝庇佑,天下太平。”
“主帅湘王被刺杀,至今都没有抓到凶手。”文官走近,又道:“前些日子整个禁军营可都出动了。”
沈九华身边本也围了些小官,听到此话,都隐隐有些赞同。
“慎言!”沈九华看着大家的反应,有些不悦,在午门外就敢如此议论,不知他们是如何想的。
“左相,还真是不通人情呢。”谏议大夫李垠听了觉得有些好笑。沈九华总是自持身份,不愿与底下人多讲,可实际上,身为左相,所知的也不多。
毕竟比起左相,右相则更受皇帝青睐。
“右相,今日的早朝,有要启奏圣上的吗?”不远处,右相身边也有人问着。
“圣上自有圣意,我们不可妄图揣测,只能等着。”与沈九华的严肃不同,右相笑着抛出了同样模棱两可的话,伸手将笏板藏得更近了些。
看着两相的反应,大臣们也纷纷有些明白,喜报可讲,丧事还是少触霉头。
“秦太尉,您认为呢?”
“照常即可。”秦侯爷看着严肃,内心却有些欣喜,长安要带着喜报回来了!
这些年秦家付出了太多,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儿子从战场回来的时候,能平平安安。
“咚!咚!咚!”午门城楼的鼓声响起。
“各位大人,请吧。”引路的小太监催促了。宫门应声开启。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皇帝张口便说了这样一句话,叫众人有些难猜。往前总是要等一会,真的没人启奏,才会这样说。
“臣,有要事禀。”秦封上前两步,举着笏板,皇帝笑了!
“秦爱卿,你有何事要禀?”
“由二皇子南宫稷为将,秦长安为副将的骁骑军大败千蜀国、中清国军队,千蜀国签署协议,不日将要送质子到我国,边陲之战终于结束。”秦封念着笏板上写的捷报,脸上也难得显现出笑容。
“五年了,终于结束了。”皇帝连说三个好字,沧桑的脸上隐隐有些泪水。
大臣们也或点头、或交头表示赞叹。
“骁骑军已驻扎在城门外,等待圣上的召见。”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