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云中势力
...
公孙文鼎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比他年少几岁的俊逸少年,只感觉耳边有一道惊雷炸响,将他惊的久久缓不过神。
公孙文鼎:大晋南境姑苏府人士,生于大晋历402年。年少师从大儒方学贤,学习儒家思想,在南境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儒生,但却也喜欢舞刀弄棒,师从何处不为人知。
大晋历420年,少年鲜衣怒马,立志游历江湖,行万里路,将自己的学识散播在那些教育落后,资源贫瘠的地方。
当游历到北境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百姓,教育资源匮乏,文风不振,便扎根北境,教那些村里的孩子读书写字,忠君爱国!
百姓也知道这位儒生有着真才实学,不愿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一辈子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故而很快便在当地声名鹊起。附近百姓都知道来了一个大儒子弟,不收束脩,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先生。
然而,大晋历423年冬,草原人集结一百二十余骑,又一次侵入北境劫掠,百姓得知消息,皆是提前通知他离去,看着一个个着急的不行,却还是专门跑来通知他的百姓,他对这些可爱的人,更是心生欢喜,
也正是那天,他一人一马,手提一柄长剑,毫发无伤便将那些入侵的草原人屠尽,这时人们才知道这位儒生,不仅满腹经纶,还是一位修真者,武道修为亦是达到辟谷境后期。
从那之后,他便是一手书卷,教那些孩童读书写字,一手长剑,保护着那一方的平安稳定。
后经举荐,当时年仅21岁的少年便步入庙堂,随后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城主。
他的这些经历,说明他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儒生,亦是一位可以提刀平乱的热血青年,可即便如此,他也是一时接受不了自己听到的,或者说,他从来没想过反攻,打入草原。
“攻守异形,寇可往,吾亦可往!”公孙文鼎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话,不知不觉竟是微微颤抖,眼中尽是狂热之色。
看着公孙文鼎这番状态,余战反而有些出乎意料,但随后想想,这位也是一个一言不合便物理超度敌人的狠角色,便释然了。
如果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听到这番话,必是言辞激烈地谴责他不合乎礼法,是个血腥的刽子手。
“侯爷,请受我一拜!”公孙文鼎,醒悟过来,便是一脸恭敬的对着余战鞠了一躬。
之前他只是觉得余战天赋高,平易近人,是一位天才,如今这番话,让他看到了这位侯爷对百姓的爱护,若是不顾百姓死活,只为战功,应该是打一番仗便回朝,而不是一次性将外敌打伤元气,致使未来一段时间内,无力再战。
“公孙兄客气了,我此番,也不过是在尽自己做为一名将军的职责罢了”
“余兄大义,我代这北境的百姓谢你。”言罢,便是又要行礼。
余战见此情形,没有再拒绝,因为他知道,这是公孙文鼎的儒家礼法思想所致,也就没再推脱。
“公孙兄,你在这云中城这么久,这云中可有什么世家大族?”
“余兄有所不知,这云中城,文道匮乏,比较兴盛的是商道和武道。”
“哦?愿闻其详!”
“云中城,商道有两大家族,一是王家,做的是粮食生意,王家的粮食,在这云中城是出了名的物美价廉,收购百姓的粮食给的粮价也是最高的。”
“这其二便是许家,许家人虽是商道家族,但是却是武道也比较昌盛,主要生意为将大晋的物资卖到草原,再将草原的马匹贩回大晋。”
“武道家族有很多,主要以何家和赵家为首,最为强大,云中的两大商业家族,皆是何家的附庸,故而可以和赵家平分秋色,赵家则是和当今上位同根同源的那个赵家。其他的小武道家族皆是两者的附庸罢了。”
“刚刚你们从清远南门入城,应该见到了那个城门守将何正山了吧,他就是何家人,他的父亲便是当今的何家家主。”
“原来如此,怪不得刚刚我们入城的时候,守将都不用汇报,便可答应准备这十万大军的餐食,原来是大族子弟。”
“何家因为有王家和许家的支持,如果不是赵家是皇亲的缘故,早就一家独大了。”
“那你的背后,又是哪个家族支持的呢?”
“哈哈哈,余兄说笑了,我的背后没有家族势力,我的背后是这千千万万的北境百姓。”
“是这千千万万的百姓的支持,才让我到这城主之位的。”
“哈哈哈,好好好,公孙兄果然是真性情人,也是一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余战边说边鼓掌道。
“余兄,过奖了,不过是大家对我的信任罢了。”
“不知余兄此战,意欲打到哪里呢?”
闻言余战冷笑道:“如果,我说打灭呢?”
闻言,公孙文鼎又一次呆呆的愣在了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