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灰意冷(1/2)

  李牧本在前敌,因公事回国也旁听了这次答辩,散会后,被乐乘邀到家中吃饭。

  李牧曾在战场上救过乐乘儿子的命,乐乘很感激他,所以二人关系不错,可以无话不谈。

  连专家们对赵括的论文都很赞赏,李牧更是衷心地敬佩:

  “看起来赵括并非浪得虚名,还真能挑得起前敌大帅的重任,赵国后继有人了。”

  乐乘却淡淡一笑:

  “文章写得较好,只不知秦军是不是也听从他的指挥。”

  暗含贬意。

  李牧在会上听到的是乐乘满口的夸赞,背地却又如此评价,不禁愕然:

  “您这是什么意思?”

  乐乘却不解释:

  “别谈他了,明天我想办法把你们调到代郡去当边防军,西线这一仗就别参加了。”

  李牧本把能在赵括的指挥下参加对秦大战视为光荣,乐乘却要他去伐北,心里有点不愿意。

  但乐乘也是他很敬重的老前辈。

  虽然跟别人总是阴阳怪气,对他却一直是真诚相待。

  这么安排虽不肯解释,也一定有理由,自然不能建拗,饭后只得怏怏告别。

  除了乐乘外,还有一些人也持不同意见。

  与乐乘一样,也不愿公开出来,于是赵括考试顺利通过。

  赵括的声誉直上冲九霄,郭开更是得意洋洋。

  为了炫耀他一手捧起的这颗“军林巨星”的才华,竟设法搞到一份“论文”的副本,送给楼缓。

  以便能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赵括终于可以当上“讨秦大元帅”了。

  论情理,谁不愿意自己的儿子飞黄腾达、前程万里,荣宗耀祖、九族沾光?

  偏偏他母亲却怕儿子“有出息”,在任命下达后,再次上书赵王,请求收回成命。

  赵王很不高兴,把信扔到地上,派郭开去告诉老太太:

  “你老只要替儿子管好家门以内的事情就可以啦,门外的都不必操心。

  何况还是由大王定的军国大事?”

  赵母仍不肯罢休,竟亲自上朝面见赵王:

  “门以外的军国大事老妾不能管,但王不听妾言,赵括打了败仗须不得连累家属。”

  赵王和平原君的鼻子都气歪了。

  新拜的大将还没出征,倒先讲起战败后的条件来了,好不丧气!

  无奈,她是马服君的夫人,赵括的亲妈,不能处分,换了别人早就砍头了!

  只得连连挥手:

  “行!行!好歹没你的责任!快走吧!”

  赵括对母亲当然更不满,回家责问她:

  “儿今为将正可一展平生之志,为国立功,扬名天下,您为什么却一再阻挠,甚至诅咒我?”

  老太太放声大哭:

  “我诅咒你?我是为你好啊!

  你不遵父训,贪功逞能,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我只叹拦不住你,所以才去祈求大王留下这条老命等着给你收尸啊!”

  赵括气得浑身乱抖,二话没说,摔门而去。

  就在赵括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下令:“出发!”时,蔺相如则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咽下最后一口气。

  他曾写下过那么辉煌地篇章,但晚景却是如此凄凉,君、相众臣都去给新上任的大将军捧场饯行;

  送他走的却只有妻子一人。

  死后他的眼睛还是睁着,有人说他想看到赵括的败;

  有人说他还是希望看到赵括的胜;

  他的妻子却理解为想看看廉颇最后一眼……

  西线无战事,战场上出现少有的平静,但廉颇的心中却是波涛翻滚、起伏不平。

  从一听到朝廷将用赵括代替自己的消息,他就一遍一遍地反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朝廷这样对待自己是不公平的。

  于是他愤怒,想去讲理。

  但愤怒之后他又想起,从李兑到自己曾经历过那么多的“不平”,又何曾把“理”讲清?

  还不是都得忍受?

  于是他痛苦、他悲哀、心灰意冷……

  但对他打击最大的,还是蔺相如病重的消息。

  功名荣辱毕竟还是身外之物,而蔺相如却是与自己心肝相连的兄弟!

  如果不是身负重任,他一刻也不会离开蔺相如的床边。

  可是现在,蔺相如已是朝不虑夕,自己却只能望东长叹,空自心急如焚,却不能离开大营一步。

  说实话,此时他倒真是在盼望赵括快点儿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平乱客乂仙问道赋仙魔仙游探玄觅道我夺舍了谪仙大创天皇苍古风云第二卷幽鬼乱世无限杀劫了不起的修真作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