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十里香
回到莲坞后,温念深果不其然发了好一通脾气,魏凌连蒙带哄,才把毛给撸顺了。
入夜,温知宜照旧进入梦境。她向各位姐姐询问了乔晚清的情况,诸位姐姐对乔晚清的评价褒贬不一,总而言之这是个才智双全的人,但有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性子,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了,容易反噬自己。
接到云萍城的来信,已是一个月后了。沈宗主果然如猜测的那般没把人认回去,乔晚清最终带着他母亲入了善堂。温知宜不是没考虑过把乔晚清收入温氏,但一想到他的性子,就觉得他与温氏格格不入。她不打算让乔晚清做出改变,所以她给乔晚清寄去了一本上好的功法,助他修炼,另行培养。
这几年温知宜走南闯北,收集了不少好东西,这部功法就是其一。此乃一位散修所创,最适合没有从小开始打基础的人了。
花谢花开,寒来暑往,转眼又是两载春秋。这一年魏凌和温念深十四岁,可以跟着温家船队外出游历了。为保其安全,温思则决定为他们二人打造佩剑。
各世家给自家子弟打造佩剑素来有两种认知。一种认为佩剑越早打造越好,因为佩剑一经打造,若无意外,就是伴随剑主终生的。故而剑主越是熟悉自己的佩剑,越能发挥佩剑的优势。在经年累月的相处中,说不定还能与佩剑通灵。另一种则认为佩剑要迟点打造。因为打造佩剑时要考虑到剑主各方面的条件,若是剑主修为太低,他的佩剑势必要舍弃一些东西。比如,惯用重剑者,炼剑材料以沉银为最佳。但是沉银质重,若非天生神力,只有修为高者才能运用自如。因此,修为低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钨铁。
江南温氏一直坚持的都是后者,所以温思则之前并不着急给自己的儿子以及大弟子打造佩剑,而是要求他们专心修行。
打造佩剑前,还有一项顶顶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剑取名。一般而言,都是由长者赐名,但是江南温氏不兴这一套,魏凌和温念深就打算自己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担心温思则起的名字不合心意。
温知宜的佩剑是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打造好的,温思则赐名“清霜”,取自“半江渔火,一枕清霜”。魏凌和温念深一致认为这名字太过寂寥,寓意不好。要知若是仙剑真的有灵,那么剑名常常会暗喻很多东西。但是江厌离本人却并不在意,反而安慰道:“剑光青凛若霜雪,乃剑中极品,以‘清霜’为名是高看我这把剑了。”
魏凌和温念深为了剑名绞尽脑汁,甚至翻遍了半个藏书楼的书,但还是没有想到满意的名字。反倒因为看得书太多,更不好取名了。因为他们想要个独一无二,但好名早就被先人们占了。
铸剑前夕,温念深还未想出一个名字,只好妥协,让温思则来。应温念深既需内涵又需独特的要求,温思则特地赐名“湛卢”。温念深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可惜剑已开铸,时不待人,他只能认栽。
魏凌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已经前前后后取了二十多个名字,比如“龙渊”、“承影”、“宵练”等,结果一翻古籍,发现全是古剑名。再如“凌天”、“破军”、“横州”等,细想之下又觉得太傲,便婉转些,取了“玉衡”、“天枢”等,似乎又太过寻常。
总之,二十几个名字被他一一舍弃,眼看剑坯已成,温念深调侃道:“魏凌,你还没想好啊,你不会是想要一把无名剑吧。”
温思则闻言,也朝魏凌望来,眼里带了几分无声的反对,又有几分想要取名的跃跃欲试。
“名字肯定是要的,可……”魏凌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最后叹了口气道,“哎,温叔叔,随便吧。”
“好,好,好。阿凌放心,之前给阿深的剑取名时,叔叔看了不少书,一定会给你取个好名字的。”
说完,温思则背着手,来回走动,苦思冥想,惊喜道:“阿凌,你的剑不如就叫‘四谛’吧,由苦难而至涅槃,多好。”
魏凌苦笑,觉得这个名字比“湛卢”还难听。
“宗主,这剑自己带名了。”淬火师傅大叫道。
温思则一惊,连忙上前查看,果然剑身上显现着两个字,还是难辨的古体字。魏凌和温念深也好奇地凑过去看,瞧了半天,终于认出来了,乃“无名”二字。
温念深:“……”
魏凌:“……”
温思则:“……”
温思则尴尬地笑笑:“既然如此,那就叫无名吧。其实这名字也不错,对吧?”
魏凌默默无语,却从温念深眼里看到了明晃晃的嘲笑。
温知宜听说后哭笑不得,安慰道:“此剑既能自行抉择,想来是一把不可多得的灵剑,阿凌你之后可要好好待它。何况‘无名’之意,正合乎温氏家风,是谓随心自由,恣所便只。”
不管剑名如何,魏凌和温念深得了剑皆兴致高涨,恨不得赖在校场不走了。这可苦了众位师弟,不是当沙包就是被打击自信。后来温知宜安排好事务,让他们出门历练,师弟们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在码头送别时,高喊着:“大师兄,二师兄,一路走好,不要着急着回来呀。”
魏凌和温念深站在船头大骂:“一群没良心的!”
船帆渐远,化作碧空中的点点虚影,师弟们又有些舍不得了,拼命探头去望,却只见江流滚滚。
“哎,大师兄和二师兄真走了啊,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