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善
这样的日子宛若流水,一下子就过去很多,人们几乎适应了“终善”下的生活。
可是,最近系统不太对劲。人们纷纷表示自己明明没干什么,很突然就会被记过。
女孩皱起眉头,有些埋怨:“那天我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人,后来马上就被记过了。”
周围的附和声接连而起,一时竟人心惶惶。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安渐渐被放大,红绿灯更杂乱了,鸣响声更刺耳了,崎岖的马路更粗糙了,社会躁动了,界限模糊了!
“终善”第一次从高空“坠落”,靠近了人们的生活——“被记过会怎么样?”,“不知道,我不想那样。”,脆弱一点的人几乎带上了哭腔。
人们最终还是起了争执,激烈的情绪交杂着,系统红压压一片,好似喘不过气来,殊不知这现状是因它而起——“反抗系统或顺应系统”。一部分人觉得系统的记录很有用,减少了社会违规;还有人觉得系统是反人类的,压抑了人的本性。
我斜靠在超市的货架上,刷着前段时间发酵成型的两个派别的内容,同时不停的有记过闪过我的眼前。我想,人果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动物,可以构建出这种壮观的辩驳平台——这群美好的人开始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辩论。
这场辩论产生于低沉的社会,摩擦、碰撞,却可以渲染出澄灿的色彩。一片片的光晕把黑点吞没,一丝丝的银线缫绞出人的姿态,水彩泼洒而来,最后的那点黑暗也成了与画面融合的点缀。
当我再次从商场出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的景象。同样的时间,黄昏不再将落未落而像是黎明一般浮于海面的模样。我以从未有过的平和享受着这一幕。
“小姑娘,我来帮你拿吧?”男人的声音不再沙哑,他轻拍我的手示意性接过袋子。“啊,又是你,叔叔。谢谢你,嗓子好多了吗?”
“我每天工作会经过这。你的糖很有用。”他温和的眉眼间闪过笑意。
“那就好!”我浅浅的落后了半步。面前的男人稍稍有些驼背,地面上高大的影子倾向了瘦小的影子。温馨极了。
“你听说了吗?”男人微微低头,尽量放轻语气。
“什么?”我看着他。
“系统两论。小姑娘,你站哪边?”
我低下头目光随着脚尖一起一落,对哦,人们给这场辩论定了个主题。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摇了摇脑袋。他也没有追问我,就告诉我,他要反抗系统。
男人的身上没有了阴郁气息,也没有刻意扫视系统,一举一动都是本意与真心。刹那间,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善良的人不是陌生人,而是尚未相识的朋友。也许,一直到这一刻我和他之间才算“终善”吧。
岔路分别,我静静等他走出视线再回头换了条路走。而这个时候,网上开始出现第三方着眼点——“终善”为什么存在?人们刚开始时的愤慨也被平复了。“系统两论”成了炸后余温,如今的影响就像石子入水的波纹,成了第三方论证的附属品。随着对“终善”含义的探讨,人们的精神丰富起来,灵魂交织起来,没有了原来死寂般的冷静与距离。
好像是“终善”,拉开了人们的界限,又再度拉起人们的心灵。
所以“终善”只代表“善至始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