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南宋:我能召唤历史名臣

第25章 越南妹子

  “哪两件?”陆小曼不解地问道。

  “一件叫做扑克,一件叫做麻将。”赵昺说道。

  “可是我,都不懂也。”

  赵昺耐心地讲解起这几种玩法来。

  关扑主要依靠赌徒缴纳少量的扑资,通过掷钱的方式决定商品的归属,如果掷出特定的组合就能赢得商品,否则就会输掉扑资。

  而斗蟋蟀,则更为火爆,前任丞相贾似道,就曾痴迷于此无法自拔。赌博双方通过购买赔率,对不同蟋蟀下注。

  至于扑克和麻将,在航海时,他早已令人各制齐一幅,用以解闷。

  赵昺此时拿了出来,现场教学。

  要说这陆小曼也不愧为陆秀夫的孙女,只一个时辰,就弄懂了“斗地主”和“血战到底”的玩法。

  等教完时,盘子里的点心和饮料,早已被她吃尽。

  赵昺不由得拍手赞叹道:“小曼,你果然冰雪聪明,以后我大宋的娱乐产业,就要看你的了。”

  “何谓‘娱乐产业’?”陆小曼问道。

  “就是你将从事的这些。”

  “明白了,可那青楼,我却不想沾染。”

  “又没让你去吹拉弹唱,”赵昺说道:“只需算账收钱即可。”

  “官家,你还没教我这青楼的经营之法呢。”

  “勿慌,且待他日招募到本地姑娘,再说青楼之事。”

  这一天,14岁的陆小曼,正式升级成为老板娘。

  也就在这一天,她正式住进了赵昺的宅院——一个大约1亩见方的缩小版“皇宫”。

  第二天,赵昺主动拜见了补的。

  之所以要主动拜访,是因为他需要办一件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为了手下八万士兵的“性福”生活。

  教父来访,补的当然得召开朝会,讨论此事。

  赵昺这是自鸿门宴后,第二次前往占城皇宫。

  赵昺只带上次几名将领,经过这一段时间相处,他已经对补的非常放心。

  穿过皇宫庭院,经过一个巨大的喷泉,以及两旁棕榈树的小径,赵昺来到了大殿。

  占城信奉印度教,远远地,补的就招呼皇家乐者用悠扬的班苏蕊笛、以及塔布拉鼓欢迎赵昺的到来。

  进入主殿,内部装饰非常华丽,墙壁上挂着色彩斑斓的丝绸挂幔,地面铺着精致的地毯,上面还绣有各种带有宗教特色的吉祥图案。

  大殿的中心,就是补的的宝座了,它由珍贵的木材雕刻而成,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珍珠。

  “教父,请这边坐。”

  赵昺也不客气,就着宝座就坐了下来。

  这宝座很宽,更像是一座沙发,赵昺拍了拍旁边,意思是让补的也坐过来。

  他要用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亲近,让接下来的事情更好谈。

  按照流程,谈事情之前大家照例寒暄几句。

  赵昺之前派过来的大臣,分别汇报各行业工作进展,算是大餐前的前菜。

  接下来,赵昺开了个头,却并不把话说清楚:“补的,朕此番前来,正是为上次之事。”

  “噢,具体哪一件呢?请教父明示。”

  “乃进攻陈朝之事。”

  “万幸教父您时刻惦记,补的荣幸之至。”

  “补的,你以为,灭掉陈朝,需多少兵?”

  “回教父,陈朝人口多于我国,估计其兵力,约在10万左右。”

  “那岂不是还多于我军?”

  “教父……”补的惊讶说道:“莫非贵国士兵尚不及10万?”

  赵昺点了点头:“不及,但我军个个能征善战,无不以一当百。”

  听到这里,补的神情开始沮丧。

  他不知道赵昺原来只有这一点人。

  自己好几万兵马,被宋军这一点人就解除了武装,自己还要管一个8岁的小孩叫“教父”,真是不值!

  可赵昺看来,他所说的以一当百并非吹嘘。

  当时世界上,最强战斗力,毫无疑问是元军。

  元军在此前60年中,已经完成了三次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摧枯拉朽。

  在这个地球上,他们没有任何敌手。

  而南宋,是蒙古最难缠的对手。

  宋蒙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双方反复拉锯,蒙古在钓鱼城甚至还损失了一名大汗,才把南宋给吃下。

  所以,赵昺手上这八万士兵,都是常年征战的老兵,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远非陈朝这种在东南亚这种称王称霸的小国可比。

  补的稍微调整自己的心态,说道:“我岂不知大宋军力远超陈朝,然敌众我寡,即便胜利,也怕损失甚大啊!”

  “这个不必担心,”赵昺摆了摆手:“但有一事,还请补的帮我想想法子。”

  “教父,说来听听。”补的此时已经不愿一口答应,就试探性问一下。

  “我手下数万中华好男儿,皆身经百战,可上战场前,尚无子嗣,若为国捐躯,则为绝嗣,实在可怜。”

  这下补的听得懂了,闹了半天,你赵昺是惦记着我占城的妹子啊!

  “大宋男儿,为我国厮杀,帮助其成家立业,当然不在话下,”补的此时打起了太极,他把脸转向大殿内的群臣:“列位大臣,意下如何啊?”

  一大臣上前曰:“大王,我占城小国寡民,上哪儿来这数万适龄女子?依我看,可发榜征集,有多少,为大宋皇帝尽数送来!”

  赵昺听懂了,补的这是心里不同意。

  否则,哪有国王请示臣子的道理?

  他现在去问臣子,分明是想在赵昺面前唱一出双簧,用大臣的嘴去拒绝赵昺。

  另一大臣也进谏曰:“大王,我国尚无大规模对外通婚先例,若是必须通婚,也得教内通婚。”

  还有一大臣附和道:“况且按占城规矩,通婚须得备足彩礼,这几万人的婚礼,怕是少说得几百万贯花销才行!”

  赵昺见此场景,干脆并不说话,慢慢看他们表演完。

  他知道,这种情况下,其实不需要作口舌之争。

  他需要说服的,只是补的一人而已。

  “补的,我看诸位大臣,说得是句句在理,这样看起来,反倒是我这个外来的反客为主,不懂事了。”

  “哪里,教父,容我与大家商量商量,再作答复,如何?”

  赵昺站起来,拍拍屁股就要告辞:“补的,就依你言!”

  在他脑中,此时已经想到了破解之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