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砚舟垂眸敛目,任由自己宽大的衣袍袖摆,在寒风中肆意翻飞,猎猎作响。
胖道人对孟烈山积攒了满腹怨气,可眼瞅着师兄选择隐忍退让,他即便心有愤懑,却也不敢贸然挑起事端。
只是这股憋闷劲儿堵在胸口,着实难受至极。
胖道人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拍腹捶腿,小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片刻不得消停。
忽然,孟烈山猛地仰头,发出一阵洪声大笑,笑声震得身后神殿的砂岩砖石,簌簌掉落粉尘。
笑罢,他长叹一声,感慨道:“贵派主事真是有眼无珠,像盖道友这般绝世英才,竟遭如此冷落慢待!”
盖砚舟得此夸赞,并未感觉欣喜,反而蹙起眉头,心中颇为不悦。
他能有今日成就,全赖宗门栽培。
世间芸芸众生,并非人人皆如血湮上真那般惊才绝艳,能以一己之力,生生杀出一片天地。
盖砚舟自被阴山派游方仙师慧眼识珠,择选入门,宗门便对他关怀备至,修道所需资粮,各类功法典籍,皆由宗门尽数包揽。
待他们这些外门弟子修行略有小成,宗门驱使他们做事,以还报培育之恩,此乃天经地义。
盖砚舟深谙知恩图报之理,自觉此事并无不妥。
阴山派确有许多见不得光的龌龊之事,但家丑自说无妨,若任由外人肆意贬损,岂不是当众打自己的脸面?
然而,盖砚舟得知此行真相,难免生出些异样心思,宗门确实对自己亏欠甚多。
更何况,孟烈山此举,后续必有文章,故而他只静观其变,并未出言驳斥。
果不其然,只见孟烈山袍袖轻抖,掌心便现出一本古旧道册,抬手一挥,那道册便如一片落叶,悠然朝着他飞来。
同时,孟烈山慢条斯理地开口道:“常言道,以道论理,方能洞悉真谛。孟某手中,有一本山门所赐的修行秘册,还请盖道友一观。”
盖砚舟眼皮一抬,抬手虚虚一招,那本道册便悠悠飘至身前,他神色淡然,从容伸手接过,指尖轻抚封面,而后缓缓翻开扉页。
但见泛黄纸张上,字迹密密麻麻,以正楷工笔录满玄文秘纂,一笔一划皆含精心妙意,似藏乾坤至理。
盖砚舟定睛一看,刹那间,心湖波澜骤起。
这本古旧道册记述的,竟赫然是三十六种上品凝丹法门!
盖砚舟素来深谋远虑,踏入筑基二重境不久,便未雨绸缪,四处搜寻金丹法门。
金丹修士,已能感悟天地玄理,具有种种神异能为,若寻得一方根基稳固之地,便可开宗立派,自此成一方之主。
而凝丹秘法,则是宗门根本,内蕴天机秘要,堪称无价之宝。纵有只言片语流传于外,也大多是些泛泛之谈,难窥全貌。
盖砚舟无奈,唯有向老师求法,却被告知“无功不授法”。
后来,经过他百般请求,老师才勉强诵出一篇凝丹口诀。临了,老师千叮万嘱,此等高深重法,绝不可私相传授,否则定严惩不贷。
而此刻,孟烈山随手拿来示人的道册,其上所录凝丹秘法,任意择取一种,皆可成为一方宗派的根本大法。
盖砚舟口诵定心要诀,待心神渐渐平复,迫不及待地翻阅起那本道册来。
这本道册虽对三十六种凝丹法门大多只是略作提点,以寥寥数语勾勒其要,却如醍醐灌顶,令人顿生豁然之感。
待翻至篇末,盖砚舟顿时精神大振,但见其间着重阐述了六七种上品凝丹秘诀。
从如何熬炼窍穴,到如何引气行脉,再到所需灵药宝材的用法,犹如名师在侧,谆谆教诲,详尽得毫无遗漏。
此时盖砚舟不过初入筑基三重境,距离金丹之境尚有漫漫长路。
而道册所载法门玄妙精深,他看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可每字每句落在他心间,细细咀嚼琢磨后,仍觉获益良多。
盖砚舟心念微动,连忙自袖中取出一本簿册。
簿册工整地记录着老师昔日传授的凝丹法门。
阴山派门规森严,诸多重要法门皆口口相传,不落笔墨文字。可他深知修行容不得半点差错,便暗中将功法口诀记录,留存备用。
此刻,他将师门传承与道册法门两相对照,彼此印证,仿若黑暗中窥见一丝破晓之光,领悟出许多真知灼见。
盖砚舟沉思良久,终是忍不住怅然叹息。
他细细推敲,愈发觉得阴山派所传凝丹法门,存有诸多疏漏。
若依老师所言,即便能侥幸凝成金丹,亦是根基虚浮,积蓄未足,先天便要输给身负高明传承的同辈一筹。
日后修行之路,怕是荆棘丛生、险阻横亘,甚至直接困囿于此,再难寸进!
他眸光骤冷。
阴山派有数名元婴真人坐镇,传承断不会如此不堪。
细细想来,老师刻意传授下品凝丹口诀,或许是防他锋芒太盛,以致喧宾夺主,乱了宗门纲常。
老师这般行事,倒并非是单单薄待于他,实乃受宗门规制所缚。
阴山派前身,本是流离散修与旁门世家,聚合而成的松散盟会。派系错综复杂,既无祖师香火供奉,亦无典籍有序传承,诸方各自为政,恰似一盘散沙。
如此境况,但凡有好处恩赏,主事长老自是要先惠及各家内门弟子与宗族亲眷。
念及此处,盖砚舟不禁自嘲一笑。
他本怀赤诚之心,倾尽肝胆,欲报宗门栽培之恩,怎奈宗门却未以诚相待,将他满腔热血视若草芥,甚至暗暗断他道途!
此等行径,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盖砚舟缓缓闭目,种种利弊得失,自脑海中一闪而过。待他再度睁开双眼,眸中落寞之色,已尽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决然。
他轻轻抚平道册上的褶皱,双手郑重捧起,运法轻送,那本道册悠然飘向孟烈山。
随即,盖砚舟神色肃穆,恭敬一礼,正声道:“多谢孟道友成全。”
孟烈山抬手接过道册,神色随意:“区区小事,盖道友何必言谢。”
盖砚舟微微摇头:“事关金丹大道,于我而言,道友恩情重若千钧,我自会铭记于心。来日,盖砚舟必倾力以报之!”
孟烈山朗声大笑,笑声豪迈:“金丹之境,何足挂齿!我辈修士,当怀冲天大志,便是元婴之境,亦可大胆执求!”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激昂:“若能忠心崇信我主,得其庇佑点拨,甚至那缥缈难测的神照至境,亦非遥不可及之事!”
盖砚舟猛地抬头,眼中灼光迸射,炽烈而耀目。
神照至境,超凡入圣,堪称得道仙真之境。
达此境界的上真,已彻底挣脱肉身桎梏,神魂与日月同辉,意念与天地相参!
退,可藏道于万机;进,能神游于八荒。
神照法相,万气周流,如渊似海。
举手投足间,能引动天地异相,或风云变色,或雷霆惊乍;一念既生,气机威压万里,崩天裂地,诸相皆应,尽显无上神威!
神照威严之下,无论修为高低,皆与蝼蚁无异。
这般至真神境,盖砚舟何敢奢求?
可若言毫无心思,那是自欺欺人!
他笃信,只要一息尚存,芸芸众生皆有一线成道之机。
只是有人困于凡躯未褪,在尘世中踟蹰不前,蹉跎岁月;
而有人却心怀壮志,步履铿锵,一路披荆斩棘,直攀绝顶,向着无尽云天奋勇前行!
孟烈山拱手作礼,声如洪钟:“孟某适才所言,句句发自肺腑。绝非单纯为谋取通关灵符,而虚言诓骗道友。”
“若道友愿弃暗投明,与孟某同归山门,将七绝赤阳剑敬献于我家主上,孟某愿退居次席,甘为陪衬,而盖道友当居首功,受尽尊崇!”
此刻,胖道人只觉心急如焚,仿佛置身于热油中煎熬。
孟烈山高谈阔论、雄辩滔滔,妙语连珠间尽显蛊惑之能事;
而自家师兄却蹙眉沉吟,面色满是犹疑,分明已被孟烈山撩拨得心旌摇曳,有了几分意动。
他实在未曾料到,向来精明睿智、心思缜密的师兄,竟也会被孟烈山这番花言巧语所蒙蔽,如坠迷雾而不自知。
事已至此,能挽狂澜于既倒,救师兄于水火的,唯有自己了!
且看他如何逞智弄巧,将此事搅个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