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7章 顶好的,顶差的

  杨翊为历史系英语慢班代课的流程,当天就走完了。

  其实现在人事部门还没有上班,但是部门管事的李向跟刘琰住在同一层,刘琰拿着白主任给的条子,直接敲了李向家的门。

  特事特办,李向自己拿着条子,又是盖章,又是跑去找杨翊签字,半天时间就把流程给走完了。

  最终约定,杨翊为历史系英语慢班代课,每月补贴十六元,奖金五元。

  想要拿到五元奖金也很容易,只需要当月课时超过四十个小时就行。

  杨翊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每月即便只上二十天的课,每天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这对一个资深老教师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而且加上奖金,每月能拿二十一元钱,比刘琰之前给他说的还要多一元。

  流程走完之后,刘琰找到杨翊,“按说本月还没有开学,是没有工资的,不过英语慢班的学生基础太差,又耽误了一年时间,需要尽快赶上进度。因此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他们班的教学从今天就开始。”

  “今天么?”杨翊没想到自己这个代课老师这么快就要上岗了。

  “嗯,英语慢班已经来了两个学生,今晚我会让她们都来。这个月还剩四天,工资就按照一天一元来,你没意见吧?”

  “没有。”杨翊摇头。

  他当然没有意见,按照他跟人事部门约定的薪资,即便是拿到五元奖金,平均每天也才七毛钱左右,如今一天拿一元钱,他是占了便宜的。

  “既然没意见,那我晚上就让那两个学生过来。”

  “好嘞。”

  ……

  晚上七点钟,两个女生敲响了传达室的门,其中一个杨翊还认识,就是中午来取信的何书琴。

  “杨老师,我们是来上课的。”

  杨翊笑了笑,何书琴倒是改口快。

  “你们好,这位是?”杨翊看向何书琴旁边的女生。

  这女生简直是何书琴的“反义词”,何书琴瘦瘦黑黑,扎了两个长辫子,这女生皮肤很白,微胖,头发很短,扎了一根兔尾巴。

  “她叫秦舒翼。”何书琴帮忙介绍。

  “你好,秦舒意同学。”

  “你好,杨老师。”

  秦舒翼虽然也喊了杨老师,但是扭扭捏捏的,有些说不出口。

  对此杨翊也表示理解,秦舒翼才是正常人的反应。

  “两位同学进来吧。”

  何书琴拉着秦舒翼进了传达室,秦舒翼好奇地在传达室里面看了一圈,来学校一年,她还是第一次进传达室,从前别说进来,平时甚至都不会朝里面多看一眼。

  傍晚,她跟何书琴刚吃过晚饭,导员刘老师就找到她们宿舍,跟她们说七点钟到传达室上英语课。

  具体的情况,刘老师也没说,不过刘老师走后何书琴把传达室的情况给她说了一番。

  听完何书琴的话,秦舒翼的心一下子凉了,她还盼着今年系里面能来新的英语老师,好好给他们补补英语。

  谁知道新的正科老师没等来,系里面竟然让传达室的门卫教他们英语。

  即便何书琴说这个新来的门卫英语水平很好,但秦舒翼还是不能相信,因为这事已经超出一般人的理解。

  杨翊将传达室挂在墙上的小黑板擦了擦,然后转身看着两个女孩,“我这只有一个凳子,也不够你们两个坐。”

  “不用了,杨老师,我们站着就行。”

  “今晚就站着吧,不过后面还是要自己带凳子过来,每天要上课一两个小时,一直站着不是个事。”

  “明白了,杨老师,明天我们自己带凳子过来。”

  杨翊点点头,又看向何书琴手里的书。

  何书琴见杨翊看她手里的书,便主动将书递过去,“这是我们用的英语教材。”

  杨翊接过那本书,大概翻了翻。

  这是燕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六十年代主编的《英语》,这套教材影响非常广,很多地方都在用,杨翊之前也只是听过,没有见过。

  “你们觉得这本书难度高么?”杨翊问道。

  “这套教材我们也是上学期中才刚刚用,难度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些的。”

  杨翊眉头挑了挑,他预想过何书琴她们的英语水平差,但是没想到会差到这个地步。

  这套《英语》总共有八册,他手里拿的这本是第二册,难度比较低,适合初学者,从第五册开始才算是有点难度。

  也就是说,何书琴她们的水平,大概也就是后来初中生的水平,如果在英语教学发达的地方,甚至连初中生都不如,也就是个小学生水平。

  “杨老师,陈琪之前带我们学到十八页,今天要继续往后学么?”何书琴问道。

  杨翊笑着将《英语》还给何书琴,“今天我们不急着上课,让我来给你们摸摸底。”

  说罢,他从抽屉里面掏出一张英语“试卷”。

  这英语试卷是刚才杨翊自己手写出来的,正反面都写满了,总共三十道题,其中二十道选择题,十道填空题。

  杨翊也不知道慢班学生的英语是什么水平,所以从易到难,各个阶段的题都出了一点。

  何书琴接过试卷,两只眼睛放着亮光,“杨老师,这试卷是你自己手写的么?”

  “嗯,条件有限,只能手写。”

  “杨老师,你的英文写的真漂亮。”何书琴忍不住夸赞道。

  旁边秦舒翼虽然没说话,但是她也认同何书琴的话。

  虽然试卷正反面都写的密密麻麻,但是每个单词都写得清清楚楚,令人赏心悦目。

  “没什么难度,你们平时多练练,也能写成这样。”杨翊顺口鼓励了一句,随后又拿出一张大纸从中裁了两小块下来,递给何书琴她们,“试卷就一张,答案你们写纸条上吧。”

  “好的,杨老师。”

  杨翊看了看桌上的钟,“现在七点零五分,给你们半个小时的答题时间,七点三十五我进来收试卷。”

  说完,杨翊就出去了。

  这一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传达室里面,现在有何书琴她们在里面,他也正好抽空出去放放风,抽抽烟。

  杨翊走后,何书琴看了看试卷,又看了看秦舒翼,“舒翼,你坐板凳吧,我站着就行。”

  “不用,我站着吧。”

  两人相互推辞,谁也不去坐板凳,就这样都站着答题。

  半个小时后,杨翊进来,看到两人都站着,嘀咕一句,“不是有板凳么,怎么都站着?”

  两个女孩子笑笑,都没说话。

  杨翊拿过两人的“答题卡”,扫了一遍,就把她们的分给算了出来。

  三十分,何书琴只拿到了一半,只有十五分,而且十道填空题只对了一道,而选择题得的十四分,大部分也都是基础的题目。

  秦舒翼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总共得了十七分,填空题跟选择题各比何书琴多对一道。

  杨翊基本上把两人的底给摸差不多了,她们俩也就是新课标初二到初三的水平,不过听刘老师说英语慢班总共有二十来人,也不知道其他人水平是不是跟这俩姑娘一样。

  其实大家水平是否一样,杨翊也不在乎。

  在教育一线奋斗这么多年,杨翊早就看明白了,学生的水平是不可能一样的,每一届的学生水平差距都极大。

  最差的学生顾不上,最好的学生不用顾,杨翊只需要让课程的进度安排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就行,然后再进行微调。

  不仅仅他作为老师在调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调整。

  “今天我们不讲课,就给你们讲一讲这张试卷,前两道你们都答对了,我们从第三道开始。第三题是考的关系代词,这一题……”

  杨翊走到小黑板旁边,开始给两人讲错题。

  ……

  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编辑部,七点多钟依旧灯火通明。

  这两年《诗刊》收到的投稿愈发多起来,编辑部的人手也就逐渐不够用了,白天干不完的工作,自然就要放到晚上来做,不然的话,明天早上再来,积攒的工作只会变得更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工作在那放着可不会自己变少。

  肖瑞整个人几乎埋在了一堆书信之中,前些天攒下来的稿子,越堆越高,眼瞅着他的桌子就要堆不下了,只能被迫开始审稿工作。

  审稿是一项让人又爱又恨的工作。

  当年肖瑞刚进编辑部的时候,特别喜欢审稿,不管稿子好坏,他都认真阅读,有时候碰到作者写作有误,他甚至会好心帮忙勘误。

  但是《诗刊》的稿子实在是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渐渐地,他也没有办法像一开始那样耐心地对待每一份稿件。

  特别是看到一些狗屎稿子,他实在忍不住要骂几句。

  如今投稿越来越多,那些狗屎稿子也就越多。

  有些是水平太差,错别字一大堆,胡言乱语写一堆字,再把这些字隔成一行一行,就当做诗歌投过来了。

  对于这种,肖瑞大概也就是置之一哂,不会太放在心上。

  但还有一种,乍看起来写得很不错,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抄袭的痕迹。

  这类肖瑞是最恨的,这不是水平问题,完全是道德败坏。

  关键是世上诗歌千千万,他们编辑也不能说看过每一首诗,因此让很多抄袭之作蒙混过关。

  但是《诗刊》发行量超百万,传播如此之广,把抄袭的文章投在这上面,太容易被发现了。

  所以他们编辑部也经常收到一些投诉信,要么是被抄袭的作者寄来,要么就是刊登原作的杂志寄来。

  “哎,狗屎。”

  “又是一坨狗屎。”

  “还是狗屎。”

  肖瑞一边审稿,一边嘀咕,试图宣泄工作的烦闷。

  “狗……咦……”

  扔了十几坨狗屎之后,一首短诗让肖瑞眼前一亮。

  “从前慢。”

  首先,作者态度是端正的,字迹工整、清晰,一目了然,这样的投稿,即便内容是狗屎,那也是一坨看起来不那么恶心的狗屎。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看到前面三句,肖瑞就长长舒了口气,如同久旱逢甘霖,脸上浮现舒爽的表情。

  看了那么多乱用辞藻,瞎组句子的秽物,这首诗的开头犹如一捧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

  很多人一提到写诗,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丽的辞藻,让人捉摸不透的语句。

  但事实上,组成诗歌的从来不是这些东西。

  肖瑞继续往下看。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延续了头一阙的风格,运用白描手法,简洁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一首诗,如果能够让人能够想到画,那它自然是成功的。

  而这首《从前慢》,前半首已经做到了,肖瑞脸上的笑容渐渐绽放开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看完第三阙,肖瑞感觉好像慢的不只是从前,他的呼吸也跟着慢了半拍。

  第三阙没有继续用白描勾勒环境,但是语言却依旧简洁、有力。

  但是简洁之中,却又有巧思。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作者没有直接用“生活”“时间”这类词,而是用日色这个意象来代表,让过去的时光变得更加具象,也让之前勾勒出来的画面感延续了下去。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看完最后一句,肖瑞猛地拍了一下桌子。

  “砰!”

  他一掌砸在刚才审过的那坨狗屎上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编辑部的同事被肖瑞的动静吸引,纷纷看了过来。

  肖瑞连忙告谦,“不好意思,激动了。”

  对面的林秋笑道,“怎么,是审到了顶好的稿子,还是顶差的稿子?”

  斜对面的周川哈哈一笑,“老林你还是不了解老肖,要是看到顶差的稿子,他必然会跟着喊一声‘狗屎’,既然没喊‘狗屎’,自然是看到了好稿子。”

  肖瑞揉了揉手,满面春风地笑道,“还是老周你了解我,确实看到了一篇很好的作品。”

  “哦,是么?”对面的林秋直接起身,“什么作品,借我观摩观摩。”

  “给。”肖瑞直接将稿子隔着桌子递给林秋。

  周川也凑到了林秋身边,“我也来瞅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