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拾遗子

第12章 风舵篇·乙·英客经

拾遗子 拾遗士 3206 2025-05-05 15:07

  一、摄政章

  当舵手受伤不能掌舵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帮助掌舵的客人,就是这艘船只的英雄。

  拾遗子与弟子过周原遗址,见宗庙残柱。弟子摸了摸柱上铭文,问:“周武王刚灭商就去世,成王还是个孩子,周朝为什么没乱?”拾遗子拂去柱上尘土,答道:“因为有个‘客人’站出来当了舵手,他叫周公旦。”

  弟子疑惑:“周公不是成王的叔叔吗?怎么算‘客人’?”拾遗子说:“在王位继承里,他本是‘客人’,不该掌权。但当时商朝遗民叛乱,周朝诸侯离心,成王又小,周公怕天下大乱,就代替成王处理朝政,这叫‘摄政’。”

  “那他不怕别人说他想当皇帝吗?”弟子追问。拾遗子点头:“怕,所以他一边打仗,一边制定礼乐制度,还政给成王时,特意跪在宗庙前发誓没有野心。你看这柱子上的‘周公解梦’,说的就是他用智慧稳住了周朝的船。”

  拾遗子顿了顿又说:“船要沉时,乘客不能只等舵手。周公本是乘客,却站出来掌舵,等风浪小了,又把舵还给主人。这才是‘见风转舵’的真本事——该出手时就出手,该退让时就退让。”

  二、辅政章

  拾遗子在殷都废墟,遇老叟谈伊尹。老叟说:“伊尹是奴隶出身,为什么能当商朝宰相?”拾遗子答道:“因为商汤去世后,继位的太甲不会治国,伊尹这个‘客人’只好站出来。”

  老叟问:“他怎么管国王?”拾遗子说:“太甲天天打猎玩乐,伊尹就把他赶到汤的陵墓旁反省,自己代理朝政。三年后,太甲知道错了,伊尹又把权力还给他。”

  “要是太甲不认错呢?”老叟追问。拾遗子笑道:“伊尹手里有商朝的民心和军队,真要夺权也不难,但他没这么做。就像船上的乘客发现舵手在睡觉,先把船开到安全地方,等舵手醒来再交给他。伊尹的‘辅政’,是客人对船的责任。”

  三、托孤章

  拾遗子与弟子论三国事,弟子说:“刘备临死前,为什么把诸葛亮叫到白帝城托孤?”拾遗子答道:“因为刘禅太小,刘备怕他撑不住蜀国的船,所以请诸葛亮这个‘客人’当临时舵手。”

  弟子问:“诸葛亮不是丞相吗?怎么算‘客人’?”拾遗子说:“在刘家的皇位继承里,诸葛亮是‘外人’,但刘备信任他,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没取代刘禅,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伐曹魏、治理蜀国,把快沉的船补好了。”

  “所以客人当舵手,也能让船稳?”弟子悟到。拾遗子点头:“是的。诸葛亮本是南阳耕夫,被刘备请来当‘客人’,最后成了蜀国的‘顶梁柱’。见风转舵不在于是不是主人,而在于有没有人敢站出来掌舵。”

  四、霍光章

  拾遗子过汉代古墓,与士人谈霍光。士人说:“霍光掌权二十年,为什么没被汉宣帝杀了?”拾遗子答道:“因为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年幼,霍光这个‘客人’不得不站出来掌舵。”

  士人问:“他不是外戚吗?”拾遗子说:“是外戚,更是忠臣。他废掉荒淫的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帮汉朝恢复了稳定。汉宣帝一开始怕他,后来知道他没野心,反而尊称他‘大司马大将军’。”

  “所以客人掌权久了,也能被信任?”士人追问。拾遗子答道:“霍光就像船上的老水手,船遇风浪时,所有人都靠他掌舵。等风浪停了,他也没抢船长的位子。真正的舵手,不管是不是客人,心里装的都是船的安全。”

  五、安史章

  拾遗子在潼关,与老叟谈郭子仪。老叟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跑了,是谁把船稳住的?”拾遗子答道:“是郭子仪这个‘客人’。他本是节度使,不是皇室宗亲,却成了唐朝的救命舵手。”

  老叟问:“他怎么做到的?”拾遗子说:“他联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又打败史思明。唐代宗时,吐蕃入侵,他单骑去见回纥首领,说服他们退兵。朝廷多次怀疑他,他却始终忠心,因为他知道船沉了,乘客都活不了。”

  “所以客人当舵手,要比主人更尽心?”老叟悟到。拾遗子点头:“是的。郭子仪的船舵上刻着‘忠’字,他用一生证明,客人挺身而出掌舵,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让船继续远航。”

  六、靖难章

  拾遗子与弟子登南京明城墙,弟子望着故宫方向问:“建文帝失踪后,为什么是朱棣的‘客人’姚广孝稳住了局面?”拾遗子笑道:“姚广孝是个和尚,本是‘客人’,却成了朱棣的‘黑衣宰相’。”

  弟子疑惑:“和尚怎么当宰相?”拾遗子说:“靖难之役时,朱棣带兵打南京,让姚广孝留在BJ辅佐朱高炽。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围城,姚广孝指挥守军死守,还时不时出城偷袭,最后等来了朱棣的援军。”

  “所以客人也能当‘隐形舵手’?”弟子追问。拾遗子答道:“是的。姚广孝没官职、没兵权,却用智慧帮朱棣稳住了后方的船。见风转舵不一定要站在船头,在船舱里补漏的人,一样是救命的舵手。”

  七、北平章

  拾遗子在卢沟桥,与士人论于谦。士人说:“明英宗被瓦剌抓走,是谁守住了北平?”拾遗子答道:“是于谦,他本是文官,却在关键时刻当了舵手。”

  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拾遗子说:“瓦剌大军逼近北平,大臣们想迁都南京,于谦大声说‘建议迁都的人该杀’。他拥立明代宗,整顿军队,亲自带兵守城,用火炮打退了瓦剌人。”

  “可后来明英宗复位,为什么杀了他?”士人追问。拾遗子叹道:“因为于谦是‘客人’,不是皇室亲信。但他死前说‘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像船沉时把救生衣让给别人的人,自己却沉入海底。”

  八、万历章

  拾遗子在江陵张居正故居,与弟子谈张居正。弟子说:“张居正只是内阁首辅,为什么能让明朝‘万历中兴’?”拾遗子答道:“因为万历皇帝年幼,李太后和冯保让张居正这个‘客人’当了舵手。”

  弟子问:“他不是‘权臣’吗?”拾遗子说:“他是权臣,更是能臣。他推行‘一条鞭法’,清查土地,整顿军队,让明朝国库充实,边防稳固。他死后被抄家,却留下了一艘修补好的船。”

  “所以客人当舵手,就算被误解,也能救国?”弟子悟到。拾遗子点头:“是的。张居正就像船上的‘补丁’,哪里漏了补哪里,等船稳了,补丁却被人撕下来。但船能继续航行,就是补丁的功劳。”

  九、虎门章

  拾遗子在广州虎门,与老叟谈林则徐。老叟说:“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为什么派林则徐去禁烟?”拾遗子答道:“因为清朝的船快被鸦片泡烂了,需要林则徐这个‘客人’来当临时舵手。”

  老叟问:“他不是钦差大臣吗?”拾遗子说:“在满清朝廷里,汉人官员是‘客人’,但林则徐不管这些,他虎门销烟,组织百姓抗英。后来道光皇帝怕了,把他充军伊犁,他却在西域屯田治水,继续为船补漏。”

  “所以客人当舵手,不管在哪都能出力?”老叟追问。拾遗子答道:“是的。林则徐的船舵在心里,不管是在朝堂还是边疆,只要船有危险,他就会站出来。见风转舵的人,永远知道船的方向比自己的位置更重要。”

  十、护国章

  拾遗子在云南昆明,与弟子谈蔡锷。弟子指着护国门问:“蔡锷为什么要起兵反对袁世凯?”拾遗子答道:“因为袁世凯想当皇帝,把‘民主共和’的船改成‘专制’的船,蔡锷这个‘客人’看不下去,站出来掌舵。”

  弟子问:“他不是袁世凯的部下吗?”拾遗子说:“是部下,更是民国的‘客人’。他装病去日本,再绕道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通电讨袁。各地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所以客人当舵手,是为了船的方向?”弟子悟到。拾遗子点头:“是的。蔡锷就像船上的‘罗盘’,当舵手想把船开向绝路时,他站出来拨正方向。见风转舵的最高境界,不是跟着风跑,而是让船驶向该去的地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