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找代笔(求追读)
卢同对嘉禾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骑着黑色的雅马哈RD400从尖沙咀回到清水湾。
路过牛池湾街市时,卢同看到一个老伯在卖枇杷,橙色的果肉又大又圆,果皮上还长了些许黑点,显然是甜分极佳的解放种。
“来三斤枇杷。”卢同从口袋里掏出两张青蟹,递给老伯。
“后生仔,我这枇杷——”
“红毛种,我知道。”卢同只扫了老伯的神情,就猜到对方要坐地涨价,嘴皮子利索道,“我前两天在井栏树村口刚买两斤枇杷,阿婆出价一斤六蚊。我看你这枇杷长相好,多给你两蚊。你要是不稀罕,我再往前开,到了井栏树村口,说不定就碰到前两天卖我枇杷的阿婆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老伯一听人要走,立马急眼了。他看这后生仔骑着崭新的摩托车,还以为他是好骗的富二代,没想到,这小子真的懂行情,还一言不合就走人!
“我想说,我家枇杷便宜实惠,个大包甜,一斤就五蚊。你以后多来我这儿买!”
“行吧!”卢同装作不耐烦,又掏出一张青蟹,“再来两斤。”
“好嘞!”老伯熟练地拿起称,拉到六斤的刻度,往袋子里放枇杷。等称开始倾斜了,他又往里边添了两颗,对卢同笑道,“后生仔,我这分量足着呢,就图个回头客!”
“阿伯大方!”卢同把袋子往车把上一挂,推下风镜片,一拧把手,风风火火地开向公司。
到了清水湾,卢同把车停在铁皮棚下,拿着袋子往小平楼走,刚推开玻璃门,就看到阿梅在打电话,顺手把枇杷放到柜子上。
阿梅见卢同来了,对他招手,话筒用肩膀和耳朵夹着:“好的,叶女士,您下周有空吗?”
“都有空是吗?那我这边和卢生沟通一下,定一个时间。”
“不急?诶,我哪能不急啊!电影下个月就上映了,我们总要留出时间来宣传嘛!”
“真随叫随到啊?”
“什么,你在电台有熟人,可以帮我们打歌?”
“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叶小姐真是人美心善。”
阿梅挂断电话,从袋子里拿了五颗枇杷,去洗手池清洗,流水声和说话声一并飘了出来:“卢生,你那首《富贵逼人来》找到歌手演唱了,邵氏的王添林介绍了TVB的叶莉仪,她以前在《声宝之夜》歌唱比赛中夺得冠军。叶小姐说,只要你愿意把这首歌给她唱,她可以自己想办法帮我们在电台打歌,甚至去舞厅驻唱,唯一的要求是,她把这个歌进行商用时我们不收取额外费用。”
叶莉仪?
这不是唱《上海滩》的那位吗?
话说,如果直接把《上海滩》改编成电影,会不会卖座?
《上海滩》是TVB在八零年三月播出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就收视率暴涨,产生巨大轰动,堪称港岛电视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剧集之一。在八三年,邵氏对该剧重新剪辑成电影,分成两部,在院线播放。在九六年,它还被翻拍成电影《新上海滩》。
卢同陷入沉思。
照搬八十年代的爆款港片,除了已经经过市场校验的喜剧片、警匪片和武侠片,其他类型片,如僵尸片、爱情片等,即便剧本再优秀,也不能保证受市场喜爱。
毕竟,每个时代能卖座的电影,都受时下环境的影响。
像六七十年代在港岛和东南亚盛行的武打片、功夫片,它们就是各种因素影响下的时代产物。
一来,武术招式、侠义精神能唤起观众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比如片中主角坚守正义、扶危济困,符合华人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二来,当时的港岛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生活压力。武打片里主角通过个人奋斗和高强武艺战胜困难,为观众提供精神慰藉和希望,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经历社会变革。
三来,武打片在政治上相对中立,没有过多意识形态输出,能够被不同政治立场的观众所接受。
所以,它们能爆火,甚至长红到千禧年后。
而其他类型的电影,脱离了传统精神追求,能够爆火,必然是因为契合了当下时代的精神面貌。
八十年代是港岛经济开始腾飞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的碰撞格外明显,而经济的腾飞与思想的碰撞正是电影卖座的温床。
像九十年代初港岛最卖座的系列电影之一的《表姐,你好嘢!》,在这个时代,必定缺失受众。
时代环境不一样。现在的观众不了解“来港公干的女公安”是什么,自然也get不到电影的笑点。
《富贵逼人》的主要元素是喜剧和家庭,这种贴合现实的喜剧片,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受众。
《厉鬼将映》考虑得更多:一、港岛的恐怖片有固定受众,制片成本较容易回收;二、近几年,东南亚观众特别喜欢恐怖片,海外发行容易;三、欧洲诸多国家受国际局势影响,本土电影喜欢加入“克苏鲁”元素暗喻时政,滋生了多种类型恐怖片,抢占大量市场,并得到评奖方青睐。
如果《厉鬼将映》能借助题材优势斩获国际大奖,旭日影业再创下几个票房佳绩,必能一举成为与邵氏、嘉禾之下最负盛名的电影公司。
《上海滩》能在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明,它的故事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认可度极高,若改编成电影,极有可能成为万人空巷的爆款。但爆款往往需要有IP支撑,就像邵氏喜欢把金、古、梁等人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所以,《上海滩》最好以小说形式先在纸媒上连载……
“卢生,在想什么呢!”阿梅伸出手,在卢同的眼前晃了晃,“我问你,什么时候和叶女士见面。”
“哦,明天吧!”卢同回神,草率地回答后,上楼找顾琴要今年公司的财务报表。
顾琴把账目递给卢同,一只手按着计算器,另一只手在笔记簿上写着一大串数字。嘴上不忘说:“《富贵逼人》的制片成本是75万,新长城和凤凰各出资15万。《厉鬼将映》是旭日独资,制片成本约38万。《调景岭的春天》有影联的补助款,目前,补助款还没打到公司账户。《巴士奇遇结良缘》是旭日与新长城合拍,预算在30万左右,双方各出一半资金。如果你有拍摄新电影的打算,我建议你拍摄小成本电影。”
“九月之前,我暂时没有新的拍摄计划。”卢同把财务报表放回桌子上,账面上不足20万的流动资金实在寒碜。卢同询问:“你有没有熟人,可以帮我代笔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