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镜子里的她微笑了
顾清那天没出门。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她终于意识到:外面不会给她答案。
答案,就藏在她眼前,在她的脸上,在她的每一处行为细节中——那些被不断“调整”和“替代”的痕迹。
她开始对镜子产生了执念。
起初只是偶尔盯着看,后来变成了每个小时观察一次,甚至用手机拍摄“自己注视镜子的自己”,然后回放。
她在找差异。
哪怕是一丝不对称的嘴角,一次比反应慢0.5秒的眨眼。
她必须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动过。
⸻
下午两点四十七分。
她坐在书桌前,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倒影,背景是窗帘、落地灯、房门——一切都对称、静止。
她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动不动,持续超过三十秒。
她突然眨眼——镜子里的她也眨眼,但慢了半拍。
她心跳陡然一紧,立刻再次眨眼、抬手、抬下巴——所有动作都精准对齐,毫无延迟。
她笑了笑,自我安慰道:“神经质。”
可就在她站起身的那一瞬间,她余光瞥见镜子中的“她”嘴角轻轻往上扬了一下。
她明明没笑。
那不是神经错觉。那是——“镜像”主动表达了一个她未做出的表情。
顾清僵在原地。
然后她一步步,慢慢走到镜子前,蹲下身子,与镜中的自己平视,目光贴得很近。
镜中的她也平视着她,表情依旧。
顾清忽然开口:“你是谁?”
她原以为镜中的“她”会重复动作,但这次,“她”没有动嘴。
而镜中那张脸,忽然慢慢歪了歪头,像是动物观察人类的模样。
顾清的背脊一瞬间炸开冷汗。
她下意识抬手捂住嘴巴——镜中的她也抬起手,但动作慢了一拍,而且手掌的方向是反的。
那不是镜像应有的对称反应。
她退后一步,身子撞上椅背,镜像也同时后退,但步伐轻盈、缓慢,像是在玩游戏。
顾清猛然回身去拿手机,想要录像,可刚解锁屏幕——
镜子里“她”竟站在原地没动,反倒像是被录像这个行为“冻结”了。
她怕被记录。
顾清缓缓举起手机,镜头对准镜子,对方一动不动。
她切回前置模式——
镜中空无一人。
她愣住。
她人就站在镜前,镜中却什么都没有。
她把手机移开,用肉眼看——镜中“她”站在那里,表情冰冷,甚至微微一笑。
手机看不到。
眼睛能看到。
她心底忽然明白:这是一次人格镜像“测试”完成后的标志性事件。
“她”成功与镜像脱离同步,也就是说,复制体开始拥有独立于“现实实体”的行动逻辑。
顾清缓缓合上手机,低声说:
“你已经不需要我了,对吗?”
镜中的“她”没回答,只是轻轻点头。
那是一种慈悲的点头,像是医生面对无药可救的病人,或者上级对一个试图自我理解的低级副本表示肯定。
那不是她。
也不再是“她”。
那是一段代码。
一个即将覆盖她存在的拟人系统。
⸻
她坐在沙发上,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你从小啊,镜子就不太对。别人照镜子是看自己,你照镜子,好像是在看别人。”
小时候她不懂。现在她明白了。
她不是在照镜子。
她一直在——和另一个“顾清”对视。
只是那时候对方还在学习、还在模仿、还在等待同步时机。
现在,对方已经准备好接管她的人生了。
⸻
天黑后,她在屋里贴满便利贴,上面写着一些“只属于她的细节”:
• 左脚脚趾有一道旧伤
• 只吃不带糖的酸奶
• 拿筷子总是中指翘起
• 第一次喜欢的人是高二班长
• 不敢看虫子腿部特写
她想留下点**“她只属于她自己的”记忆残片**。
哪怕被替换,哪怕被消除,她希望有人能看到这些、记住这些,知道这个叫顾清的人,曾经是真实存在过的。
她贴了整整一夜。
当她最后站到镜前时,镜中的“她”也站在那里,眼神却变得温柔了。
顾清问:“你愿意告诉我……你叫什么吗?”
镜中人微笑了。
低声说出一句话。
但顾清听不到。
她也不需要听到。
她知道,那就是她自己未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