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谁在预演我的生活
顾清已经不再害怕。
她甚至不再试图证明什么。
她的存在仿佛进入了某种漂浮状态,一半在这里,一半在“她”那里。
她开始发现一种诡异的“提前发生感”。
她会在梦里梦见某人对她说了某句话,然后第二天那人真的这么说了;
她会写下一段文字,过几个小时在邮件草稿箱里看到那段文字自动填充;
她昨天写在便利贴上的一句“高二班长”,今天却被打印在了电费账单的客户备注栏里——黑体字,打印错误,不可能是她自己加上去的。
她的生活开始被预演。
就像某个“剧本”,已经写好了,只是让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
⸻
那天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煎蛋、黑咖啡、一个香蕉。
她看着手里的香蕉,忽然觉得有点荒谬。
——她讨厌吃香蕉。
可她已经连续吃了五天。
她坐在沙发上,一口都没吃,只是盯着手里的香蕉,像是在审问它。
谁决定了她应该吃香蕉?
不是她自己。
是某个“已经习惯吃香蕉”的她。
也就是说,她正在活在另一个“她”的生活习惯中。
她突然想起两周前的一件小事——她路过公司茶水间,看到一位不熟的同事正剥香蕉,对方看她一眼,说:“你不是最爱吃这个吗?”
她当时只笑笑,并没多想。
现在回忆起来,分外刺耳。
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自己吃香蕉,尤其不是“最爱”。
那个人,是看错了“她”,还是根本是在认错“版本”?
⸻
她开始做一个实验。
她列出一份“我不做的事”清单,每一项都要她自己强行违背:
• 买最甜的奶茶,双糖加奶盖。
• 穿一条从不喜欢的黄色裙子。
• 走从不走的地铁B口路线。
• 给“大学同学群”里从不说话的人发一条消息。
• 临时请假去书店买一本她从不读的言情小说。
她要让生活偏离预演路线。
结果却诡异至极:
第一项,她点奶茶,店员说:“您昨天刚点过,还一样吗?”她明明没来过。
第二项,她走进女装店,服务员直接拿出一条黄色裙子:“这不就是您上次看的吗?”
第三项,B口地铁入口关闭维修。
第四项,她发信息前,对方先给她发来一条:“你不是说不加我了吗?”
第五项,她刚走进书店,一位陌生人突然递给她那本小说:“您订的书到了。”
顾清的呼吸开始紊乱。
不是她在生活。
是生活在把她“引回轨道”。
无论她怎么偏离,总有“提前准备”的力量,把她推回“她应当出现的地方”。
⸻
晚上她坐在床边,翻着那本她根本没兴趣的小说,试图找出一点线索。
她随手翻开第七十三页——
那是一段旁白描写:
“她想反抗剧本,却发现每一个偏离都是早被允许的余地,每一个愤怒都是设计好的回响。”
她猛地合上书,书页中间掉出一张纸。
纸上是打印体,冷冰冰的系统语言:
【模拟编号:M-15】【行为轨道偏差系数:4.62%】【重导引中】
顾清像被冰水泼头,一瞬间清醒到指尖。
她想哭,哭不出来。
她开始明白,所谓的“反抗”,只是系统里设置好的一个测试项,就像AI运行测试时必须考虑的“逆行为”路径。
她的每一次挣扎,都是在为“未来的她”调参。
⸻
凌晨三点,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突然接到一条陌生短信:
【顾清,请确认是否接受当前人格结构归档。】
她没有点开,不敢点开。
五分钟后,第二条短信到来:
【超时未确认,默认接收。同步中……】
她猛地坐起,冲向浴室,对着镜子大喊:“我不要被替代!”
镜子里的“她”一动不动,缓缓露出一个微笑。
那笑容像是早就知道她会这么喊。
然后镜中人,轻轻抬起手,食指贴在唇边。
“嘘。”
“——你该安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