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走不掉的鞋
顾清第三次拨打报警电话时,声音依旧冷静。
“您好,我家门口反复有人放鞋,这是第四次,我怀疑被人跟踪或骚扰。”
她刻意压低了语调,避免自己听起来像情绪不稳。她知道,在这个城市,如果一个女人说自己被鞋跟踪,很可能首先被质疑的是她的精神状态。
十分钟后,警察上门。
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位巡逻警员,女警年轻,态度算是温和。顾清将那双鞋展示给他们看,同时打开摄像头的录像资料。
她指着画面说:“这段视频,在晚上7:03分,画面突然黑了三分钟,然后鞋就出现了。”
男警皱眉:“监控掉线?”
“我没动过任何设置,而且这是连续三天在同一时间段掉线。”她刻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在阐述工作报告。
女警轻声问:“你怀疑有人在有意骚扰你?”
“是。”顾清点头,“而且对方可能知道我所有的生活细节,包括我大学时期丢过的一双鞋。”
男警看向鞋子,随意问:“你怎么确定这是你以前的鞋?”
顾清犹豫了一下,说:“它有我写的编号,是我以前的标记习惯。”
两人做了简单笔录,女警留下了联系方式,语气客气但语意模糊:“如果之后还有类似情况,可以继续报警,但……我们建议你也考虑心理疏导,确认有没有误会或者压力投射。”
顾清点了头,没有争辩。
她明白,在法律范畴里,“鞋子反复出现在门口”确实不足以构成侵权或者威胁,更别提她没看到过“放鞋的人”。
送走警察后,她回屋打开电脑,在二手房网站上开始看房。
她搬家,不是第一次,也不怕麻烦。
她选了一个离公司更远的小区,楼龄新,安保好,顶层视野开阔——能看到天,就好像能拉回点真实感。
第二天下午,她付了定金,办好租房手续。晚上九点,朋友梁淼开车来帮她搬行李。
梁淼看到她整齐码好的箱子和鞋柜里的密封袋,不免又念叨:“你就不怕是自己压力太大看花眼了?你都把鞋当证物封存,神经质得跟犯罪片主角似的。”
顾清没回答,只说:“我想换个地方。”
梁淼耸肩,帮她把箱子搬上车,顺嘴说:“那你可别告诉我,你换完地方,那双鞋还能跟过来。”
⸻
三天后,新家入住第一晚。
顾清坐在新公寓的沙发上,抱着靠垫,看着窗外高楼灯光灿烂,疲惫却也松了一口气。
她布置得很快,家具清一色白灰色调,洗衣机、热水器、床上用品全是新的。没有一丝旧生活的痕迹,像是脱胎换骨。
她洗了个澡,把手机和新装的监控系统调试了一遍,确认没问题后,准备入睡。
凌晨三点三十七分,她猛地惊醒。
不是噩梦,也不是声音。
而是一种熟悉的、压迫性的直觉——她曾在那个点醒过一次,当时猫眼外有陌生脚步声。
她屏住呼吸,蹑手蹑脚走到门口,轻轻贴近门缝——
什么都没有。
但她还是缓缓蹲下,打开猫眼下的小通风口——那是一条细缝,不常注意。
灯光昏暗。
鞋子,就摆在门前的地垫上。
她瞳孔骤缩,死死盯着那双鞋。
是那双熟悉的黑色豆豆鞋,右脚外侧那道裂纹还在,鞋口的黑丝带也没变。
顾清站不稳地后退两步。
她换了小区,换了城市边缘,换了门锁、摄像头、新环境,结果还是躲不过那双鞋。
它跟着她来了。
她回到客厅,打开摄像头录像记录——
果然,又有一段掉帧。02:58至03:02之间,画面静止,再恢复时,鞋就已经出现在视角内。
她咬牙,从新鞋柜里翻出工具箱,拎起那双鞋,准备再次密封。
可当她想把鞋塞进袋子时,发现里面有一张小纸条。
折得整整齐齐,像是早早准备好等她发现的。
她捏着纸条打开——
那是一行熟悉的笔迹,用蓝黑墨水写着:
“别再搬了,我会找到你。”
纸张背后还有一句,更细更浅,几乎看不清:
“你已经走得够远了,换我来试试。”
她的手一抖,纸条掉落在地。
整间房子,悄无声息。窗外风刮过窗帘边缘的声音,像是某种无形存在,轻轻抚摸过现实边界。
顾清缓缓坐回沙发,一言不发。
她不再是那个以为“换地方就能逃”的自己了。
她意识到——鞋子不是放错的,也不是被“带来”的。
它是她自己的延伸。
它一直都在那里。